近年来,香洲法院致力于构建用户体验卓越、惠民措施全面的数字法院典范。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香洲法院引领“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潮流,近日,正式推出了“香法AI·云上智审”平台。该平台由香洲法院携手科技公司,在双方共建的数字司法联合创新实验室中研发训练而成,标志着全国首个由基层法院研发的AI司法大模型正式投入使用。
阅卷模式革新——从“手动标记”到“一键生成提纲”
只需简单指令,如“整理本案证据”或“归纳争议焦点”,屏幕上便会瞬间展示出清晰明了的案情分析、证据梳理及争点归纳。一位速裁团队的刘法官表示:“过去网上阅卷,我常需手动标记重点并记录下疑问,翻阅一个普通卷宗至少需要半小时。现在,系统能在十秒内帮我全面梳理案情和争点。对比后发现,AI总结的争议焦点与我的整理结果相当吻合,用它辅助生成庭审提纲,确实能大幅提升阅卷效率。”
当前,各地法院的智能阅卷多聚焦于提升法官的阅卷体验,但难以在实质性内容上如案情分析、证据梳理等方面提供辅助。香洲法院则站在用户角度,基于前期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基础,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自然语言识别、处理及司法逻辑分析等能力,不仅能生成庭审预设问题,还能实现证据比对核验及当事人陈述逻辑审查,提示法官关注矛盾点。此外,案件辅助模块还涵盖了诉讼主体、程序信息、诉辩分析、庭前准备、事实确认等功能,全方位助力法官高效处理核心审判事务。
案例检索智能化——从“关键词搜索”到“精准匹配”
收到任务的AI助手迅速启动分析,并提供了10个类案供参考。这一高效、精准的服务让试用的法官助理赞叹不已:“这个案例检索太神奇了!只需一句话就能准确理解我的需求,并给出最相似的判例。以往用关键词搜索,即便尝试多个关键词、翻多页也往往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传统的“关键词”检索模式已难以满足司法实践中案情多变的需要。香洲法院坚持需求导向,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办案人员的非结构化自然表述转化为结构化的法律信息,并通过文本收集、分析及特征修剪等步骤完成文书挖掘,从而呈现出更加精准的法律检索结果。这一改进显著提高了智能推送法律知识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使办案人员能迅速把握争议焦点、明确裁判思路,加速进入实质性的价值判断和结果考量阶段。
文书生成进化——从“填空题”到“论述题”
关于裁判文书的智能生成,许多人都曾以为这只是系统简单地整理好合同成立时间、标的、履行情况等要素,然后复制进模板完成一份要素式判决。然而,香法AI展现出的案件事实简洁精准、诉辩分析有理有据、文书说理逻辑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王法官表示:“系统生成的裁判文书让我感觉它仿佛与我一起开过庭、阅过卷。简单修改后就能定稿,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香洲法院云建办负责人解释称:“AI裁判文书生成逻辑是基于大模型经过海量训练后自动生成的,它借鉴同类案件的述事逻辑和判决结果来辅助生成裁判文书。同时,它还联通了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法信等最高法院权威知识服务体系,通过智能检索、匹配和推送权威类案及裁判思路,总结提炼争议焦点并给出裁判建议,从而呈现清晰完整的文书模本。这一功能有效提升了法官的工作质效,并有助于实现同案同判。”
作为珠海主城区的法院,香洲法院不仅打造了全国首个诉联网便民服务生态圈,还成功实现了全国首例对澳手机号码电子送达及AI司法大模型的上线应用。未来,香洲法院将继续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成果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将“数据流”转化为“信息流”和“决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