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深度学习元年以来,AI技术进入学术和商业界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大模型路线以“通用智能”为核心思路,逐渐在学术界与产业界达成共识。进入2022年下半年,AIGC及ChatGPT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这标志着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飞跃。尽管海外及国内的商业落地尚处于初期阶段,但这一新的产业趋势值得关注。特别是OpenAI的技术进展及投资方向、海外AI独角兽的业务进展以及国内龙头AI公司的跨模态布局,都是重要的风向标。
技术篇:大模型技术红利驱动ChatGPT和AIGC持续升温
ChatGPT和AIGC的持续升温,本质上是依托大模型的技术红利。从2012年的深度学习元年至今,各界产生了海量的数字化需求,大模型技术路线成为降低边际成本的核心。2017年,大模型(Transformer)路线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国内外巨头的发展共识。ChatGPT由GPT-3.5大模型加入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训练而成,实现了弱人工智能向通用智能的飞跃。
商业篇:跨模态应用打开场景空间,落地仍在探索期
以OpenAI的投资方向为风向标,AIGC领域的跨模态应用如AI作画等是未来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AIGC独角兽已初步具备B端为主的变现能力,海外落地节奏显著快于国内。ChatGPT推出后,海外已有早期合作案例,例如为BuzzFeed提供个性化测试、为Amazon解决客户和工程师技术难题等。未来,文本到图片/视频的跨模态生成、垂直领域AI写作、智能笔记、AI语言学习平台等可能是潜在的应用方向。
展望未来:行业格局底层集中,垂类多点开花
我们认为,未来AI行业的格局将趋向底层集中,泛化通用大模型能力的厂商有望呈现多强格局;而在关键垂类领域,仍可能存在场景和数据优势,精细调优后的垂类模型仍有差异化竞争潜力。展望未来的商业模式,以海外Hugging Face为代表的Model-as-a-Service(MaaS)是潜在方向,具备大模型基础的龙头有望成为AI开源基础设施提供商和社区生态建设者。
风险提示
技术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商业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等风险需要关注。
以上内容对原文进行了适当的结构调整和语言优化,同时删除了作者和来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