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CMA)学域主办了一场名为“根·枝·韵”的苗绣数字媒体艺术展,书院及团委协办。此次展览以“根·枝·韵”为主题,通过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数字科技的跨界融合,展现了苗绣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与数字媒体艺术的深度融合。
故事从今年8月贵州的一次相逢说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计算媒体与艺术(CMA)学域的师生们去贵州进行课题研究时,邂逅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桃苗绣传承人石丽平。一场跨文化科技共鸣的对话就此展开,如何让松桃苗绣走出贵州,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发现?如何让这项从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的文化遗产传承到数字时代?
本次展览共展出六大特色展品,包括实体刺绣与数字互动装置,全方位呈现传统手工艺与数字艺术的跨界融合。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实体艺术装置《根·枝·韵》、数字互动装置《苗·笔生花》,以及通过体积视频技术呈现的《数字人导览》。
艺术装置《根·枝·韵》以松桃苗绣鸽子花百褶裙为核心,AI生成的动态图像围绕其周围,模糊了传统与未来的界限,诠释了“文化根源”与“枝叶新生”的关系。数字互动装置《苗·笔生花》则通过AI技术将观众的创作实时转化为苗绣作品,展现了人机协作设计的无限可能性。此外,数字影音作品《浮云织韵》将苗族传统图案与歌谣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石丽平老师表示,《根·枝·韵》这幅作品是由AI和绣娘一起完成的。AI通过学习松桃苗绣,生成了包含木棉花、校徽、鸽子花等元素的设计图纸,由6位熟手的绣娘接力刺绣,6天内完成了这幅作品。这次展览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开幕当天还特别设置了苗族扎染体验工作坊。参与者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出独具个性的扎染作品,生动展现了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高度赞扬了此次展览所展现的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魅力。他提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直致力于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此次展览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将祖国的文化瑰宝传递给师生乃至五湖四海,并通过这样的合作,将学校的科研与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此次展览以独特的策展视角,将苗绣这一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赋予古老技艺以新的生命力。它不仅让观众深入了解苗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更激发了大家对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诚挚邀请各界人士前来观展,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美丽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