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I机器学习及实践总结

AI百科4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70 0

  机器学习是一种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发掘模型的技术,旨在辅助我们进行预测、判断、分类和解决问题。谈及模型,就不得不提自变量(特征)和因变量(标签)。在机器学习中,特征被定义为X1、X2…Xn,而标签则定义为Y。当一批特征和标签的集合构成的数据集被用来训练模型时,这一过程就称为机器学习的训练或拟合。

  在机器学习的训练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集是最初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是否具备泛化能力,即能否在未见过的数据上表现良好;测试集则用于最终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

  机器学习的主要分类依据是在训练过程中是否使用了标签。例如,分类算法包括逻辑回归、决策树分类、SVM分类等;而回归算法则涵盖线性回归、决策树回归等。此外,还有降维算法、聚类算法以及半监督学习等。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特别擅长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在视觉处理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深度学习能够自动从数据中提取复杂特征,无需人工干预。

  进行机器学习项目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然后选择适合的算法进行训练。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提供如Notebook类的工具,通过交互式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建模和可视化。这些工具大多基于jupyter或Zeppelin进行开发,支持大数据计算、存储及资源管理,并兼容常见的机器学习框架。

  jupyter notebook是一个强大的交互式开发工具,能够支持丰富的文本格式和图表展示,迅速呈现数据分析师的想法。Anaconda是一个免费的开发环境,能够管理Python库并安装Jupyter Notebook。

  在数据分析中,Plotly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创建各种精美的交互式图表。例如,在电商购物场景中,漏斗图可以展示用户在不同购买阶段的流失情况。通过Plotly,我们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数据绘制漏斗图,并发现女性用户购买比例较高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类型。例如,在微信公众号推广文案的运营效率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回归模型来预测文章的浏览量。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并预处理数据,然后进行特征工程,构建特征数据集和标签数据集。最后,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训练、评估和优化模型。

  机器学习项目通常包括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算法选择与模型确定、模型训练与评估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框架来支持我们的工作。例如,在数据预处理阶段,我们可以使用Matplotlib和Seaborn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模型训练阶段,我们可以使用scikit-learn等机器学习库来构建和评估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的部署通常涉及将模型序列化并存储到文件系统中。然后,使用Tensorflow Serving等工具将模型载入到服务器中,并通过HTTP或gRPC接口提供模型服务。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业务中,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其次,阐述了如何利用jupyter进行机器学习的环境准备和数据可视化;接着,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的整个流程;最后对机器学习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整个机器学习流程涉及多个工具和框架的选择和使用以及业务背景的结合和实战经验的积累。希望读者通过本文能够初步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前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