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屏幕上倒计时仅剩14分钟30秒时,答题完成的提示音骤然响起,数百名观众不禁发出惊叹声。原来,“BioMind天医智”提前近15分钟完成了225道题目的挑战,而“人类战队”仍在紧张作答中。
高出20%的准确率,AI在这场比赛中取得了胜利。场内,A组正在激烈比拼,而场外B组的10名选手则利用最后的候场时间商讨策略,试图通过“是”或“否”快速筛选,有争议的再详细讨论,以节省时间。这些选手都是国内神经影像领域的佼佼者,包括8名来自国内神经疾病排名前列医院的专家和2名知名医院的专家,他们将与“BioMind天医智”就“脑血管疾病影像判读及血肿预测”展开对决。双方各自完成30道题目后,以人类选手整体成绩与AI成绩进行比较。
在这场“最强大脑”与医疗AI的较量中,人们纷纷预测结果。有人认为医疗AI虽然速度极快,但在面对复杂的医学问题时,其准确率未必能超越人脑;也有人认为,医疗AI背后拥有近10万份颅脑肿瘤病例的支撑,这是任何人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AI有胜出的可能。最终,在A组比赛中,AI以15分钟完成225例颅脑肿瘤的影像判读,准确率高达87%,而15位医生用时30分钟,准确率仅为66%;B组比赛中,AI准确率83%,人类战队63%,AI再次取得胜利。
“BioMind天医智”是如何实现高效读片的呢?原来,它通过对北京天坛医院近十年来的数万余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例影像的系统学习,在脑膜瘤、胶质瘤等常见病领域的磁共振影像诊断能力已达到高级职称医师水平。它学习了每种肿瘤背后的1000个病例,目前基本掌握了50种颅脑肿瘤,这是任何医生都难以达到的成就。然而,其导师高培毅对其比赛成绩并不满意,认为准确率应达到90%以上,并计划对AI的“丢分”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医疗AI的出色表现引发了人们对它未来将给神经医学带来哪些改变的关注。高培毅表示,按照“BioMind天医智”目前的速度,一个医生一天的工作量只需不到10分钟即可完成。这有望缩短患者等待核磁检查结果的时间,从目前的第二天后拿到结果缩短至几分钟内即可获取。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表示,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申请,希望将这款AI产品应用于临床中,以提高基层医院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
在“人机大战”中担任14号选手的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荆利娜表示尽管这次比赛惜败于“AI师弟”,但她依然坚信由于医学的复杂性,“AI师弟”未来无法超越人类。她认为尽管AI在速度和样本量上具有优势,但在医学实践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