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信仰”是我国AI落后的主因,清华教授真这么说的?

AI百科3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50 0

  近日,2024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揭晓,其中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紧密相关。先是物理学奖颁给了曾获图灵奖的机器学习先驱,随后化学奖也将一半颁给了“程序员”。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清华大学教授刘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阐述的观点。然而,有部分媒体在报道时,大篇幅地强调了他在谈论中美AI发展差距时,对中国企业缺乏信仰、不愿当炮灰的言论,这不禁让人质疑是否对刘嘉教授的访谈存在曲解。

  那么,在访谈中,刘嘉教授到底表达了怎样的观点?造成中美AI技术发展差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刘嘉教授谈诺奖,结果被断章取义

  刘嘉教授此次接受采访的主题是围绕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发。对于很多人认为本次诺奖物理学奖获奖者都是AI相关人士算是爆了大冷门的看法,刘嘉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机器学习最底层的基石其实就是统计物理,而为两位人工智能大神颁发此奖,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感觉。他认为:“现在物理学诺奖颁给人工智能,是一种醒悟,更是一种开放的心态。物理学不再局限于自己给自己画的一个非常小的牢房,而是开始往其他领域进军。”这样意味着,把诺奖颁发给AI,体现了物理学的自我革新。

  需要了解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成果不仅是基础科学的突破性进步,更显示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基础科学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一技术,科学家得以基于此前研究构建新型模型,处理海量数据,更新传统方法,加速研究,推动多领域基础科学实现新的进展。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欣顿是两名机器学习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们使用物理学工具,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为当今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相关技术已被用于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

  在表述完对于本届诺奖的争议外,刘嘉教授还谈到了他对于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看法。尤其是在欣顿离开谷歌之后,他表示:“如果数字超级智能真的想要控制世界,我们不太可能阻止它。”刘嘉教授表示:“AI应该分开看,一种是2022年11月30日之前的AI,另一种是之后的。这个分割点就是OpenAI ChatGPT 3.5的问世,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全新AI的萌芽。”从短期来讲,它的出现会立即引发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金领职业的全面失业。而从长期来看,更大的问题是AI会不会比人更聪明。在刘嘉教授看来,AI在智力上超越人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像马斯克、欣顿等人都认为这将在有生之年发生,但刘嘉教授认为或许只需五六年就可能实现。

  最后也是这段采访最具争议的地方是,当被问到我国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什么进展时,刘嘉教授表示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应用美国都处在领先地位。这是因为他们更坚定,而且像欣顿这样的领路人明知会失败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研究。而谈到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时,他认为我们缺乏信仰和决心。这并非说我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没有美国更有信仰,而是由于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相较于美国时间更短且发展速度更快,所以缺失了这方面的教育和耐心。这是一个需要慢慢培养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刘嘉教授指出这方面的问题是他对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以及期待但有些人把这段回答单独提取出来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们没能了解到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面。其实国内人工智能厂商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比极低的问题导致他们降低研发成本以应对目前处境。这对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有严重影响。相较于盈利模式的缺失更棘手的是随着AGI发展得越来越向前走以OpenAI为首的顶尖人工智能公司正在打破共识。这让很多还未追赶上GPT-4的国产大模型更加绝望而新路径的出现意味着国产人工智能也会面临技术方向的抉择更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将成为留在“牌桌”上的希望这对于盈利模式缺失的我国人工智能厂商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写在最后其实我们能支持刘嘉教授的一部分观点比如国内厂商在经过互联网时代快速盈利的背景下对于长期投入缺乏准备而且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发展初期厂商“军备竞赛”大量资金投入后缺乏盈利模式导致发展受阻面对如此困境未来继续烧钱还是鸣金收兵厂商们需要作出抉择但我们同时也相信我国对于科技发展任重而道远的思想准备是充足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