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在汽车行业应用探索

AI百科6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92 0

  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的兴起,国内企业纷纷探索AI技术的不同路径:一类致力于构建自己的大型AI模型,另一类则专注于这些模型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实践。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汽车行业天然适合AI大模型的运用。本文将探讨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

  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在1956年提出,随后机器学习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算法不断丰富,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的引入,推动了预训练大模型在2021年的出现,而2023年ChatGPT的发布,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索。

  那么,大模型究竟是何物?其“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是算法模型的差异,transformer奠定了大模型的基础。其次,是参数的海量性,从百万级跃升至亿级、十亿级乃至百亿级。第三,是数据量的巨大,预训练依赖于海量的网络数据。

  尽管大模型能力强大,但深入应用尚处于早期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1. 成本高昂:无论是私有还是公有部署,大模型应用都需要考虑数据标注、训练、算力及团队成本。
  2. 垂类应用难度大:目前应用多集中于通用模型,而针对具体行业的垂类应用调整复杂。
  3. 安全与合规问题:涉及敏感信息时,需确保输出符合规范。
  4. 隐私保护:需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泄露敏感数据。

  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效率提升,为各行业带来降本增效的积极影响:

  1. 强大能力:在专业领域和推理能力上远超人类。
  2. 高效运作:AI数字员工可替代部分人工工作,提高效率。
  3. 广泛应用:覆盖汽车营销、服务、研发等各个环节。
  4. 深度整合:推动全链路智能化,实现行业级和具体价值应用。

  在营销、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AI大模型正逐步展现其潜力:

  1. 舆情智能匹配:自动处理舆情问题,提高响应速度。
  2. 媒介投放优化:利用AI拓展关键词,生成标题和素材。
  3. AIGC内容生成:基于品牌素材进行二次创作,提升营销效果。
  4. 销售与培训支持:提供AI销售助手、培训对练、外呼摘要等功能。
  5. 客户服务升级:构建知识库,提升客服效率与满意度。
  6. 数据管理与分析:实现AI取数、口径管理、元数据管理等。

  然而,大模型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场景设定、语料处理、训练与评估、成本评估、部署方式、安全合规及业务价值衡量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构建合适的基础设施,采用公有云实例或私有部署方式,并结合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模型训练与调整。

  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分为三个阶段:人与AI协作、部分自动化及全自动化。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的拓宽,AI大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