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产品体验那些事: 三个月, 我们解决了 6000 个全球语言适配问题

AI百科5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68 0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沟通协作平台面临着跨语言、跨文化的挑战。本文深入探讨了钉钉在出海战略中如何克服全球语言适配问题,提升多语言用户的产品体验。

  今年 6 月,钉钉宣布了其出海战略,旨在提供全球一致的沟通协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跨国沟通协作的问题。服务全球用户,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确保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用户都能顺畅使用钉钉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钉钉已支持 15 个国家/地区的语言。然而,原本以中文为主要语言设计的产品界面,在切换成其他语言后,会出现「省略、截断、重叠、拥挤、翻译不准确、拼写错误、表述不一致」等常见的全球语言适配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用户在使用非中文语言产品过程中,无法获取准确信息、难以快速定位关键信息,甚至可能出现操作错误、流程中断、任务无法完成等情况,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针对这些问题,钉钉采取了「精简译文、预留空间、纵向折行、缩减字号、调整布局、渐进说明」等设计策略。例如,去除冗余的表达,缩短不同语言文案的长度;根据不同语言的字符长度,预留至少 2 倍于中文字符长度的文案展示空间;支持「纵向折行」,完整展示说明文案;在无法再增加横向空间或纵向折行时,可适当缩小译文字号;减少单行展示的宫格数量等。

  此外,钉钉还提供了「全界面翻译」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我的 > 设置与隐私 > 通用 > 全界面翻译」开启该功能。开启后,界面上会出现一个“悬浮”翻译操作按钮,点一下即可将所有产品界面翻译成指定的语言。目前已支持 22 种语言,后续会增加更多语言。

  以上策略的实施,使得钉钉在全球市场中的产品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钉钉团队持续关注产品设计在不同语言下的表现,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流畅、专业的产品服务。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钉钉终端技术同学所说:“我们多解决一个问题,就能让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少‘恶心’一次。”钉钉的全球化团队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球化,他们意识到需要回到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市场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同行都是谁,我们应该做什么。中国的一些经验能用的就用,用不了的会考虑重新来过。如果有价值的新想法,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投入。

  感谢对钉钉产品体验的关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