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5U35
当代科技青年图鉴
35岁,对科技领域的探索者而言,是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为何他们选择投身科研?科研又为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期U35,探索科技青年的心路历程。
在数据的海洋中,利用AI模型进行探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前,大模型技术日新月异,又有哪些新动态值得关注?本期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将为我们带来他的见解与分享。
嘉宾介绍:
张铁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同时担任澳大利亚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外聘博导。他因在边缘智能算网、金融大数据等领域的卓越贡献,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浦东新区明珠计划。他的研究致力于推动边缘智能“计算-数据-模型”体系的发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新一代数智融合算网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他在世界高水平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四十余篇原创性成果,并拥有十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他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际国内项目,包括澳大利亚ARC Discovery/Linkage、日本NICT、蚂蚁科研探索基金等。
面对经济主战场,张铁华专注于边缘智能算网异质大数据分析以及分布式协同训推技术及应用。在U35颁奖典礼上,他表达了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与鼓励。他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沉淀自身,进行长期科研,以期取得真正扎实的研究成果,实现突破并回馈社会。
关于35岁的意义,张铁华表示,这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未来人生方向的重新思考与规划。他关注的领域是云边端协作的大模型,尤其是大模型在AI智能服务中的应用与落地。他同时提到,在大模型时代,如何使需要巨大算力资源的大模型在延伸环境中更快适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科研与人生的道路上,张铁华深受父母与太太的影响。他的父母是医务工作者,对他的科研与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太太同样从事研究工作,给予他巨大的支持与帮助。此外,他感谢导师与前辈们的指导与帮助,以及合作伙伴与团队的支持与信任。
对于未来的自己,张铁华期待自己能够立足实际,从应用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工作,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体现科研的价值。
企业及专家观点仅供参考。
分享与点赞已备好,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