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端人才亟需校企联手培养
自2019年首批35所高校获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以来,该专业迅速成为热门选择,尤其在2020年度,全国多达180所高校新增此专业。随着大模型热度持续升温,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AI专业似乎成了高薪、好就业的代名词。今年是AI专业本科生大规模毕业的一年,人才“输出”情况如何,能否满足产业需求?
本科生深造比例高
今年就业季,江苏有17所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应届本科生即将毕业。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2所高校是首次“输出”AI专业毕业生。记者发现,AI专业毕业生升学率普遍较高,如南京大学2024届AI专业毕业生中,约七成选择继续深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的AI专业毕业生中,也有约五成和四成选择升学。
面对就业市场的热切需求,为何AI专业毕业生纷纷选择读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届毕业生赵家琛表示,虽然身边很多人认为AI专业很热门,但做到顶尖并不容易。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参与一些项目,因为只懂理论、不会操作是学不好这个专业的。他希望通过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能在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如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视觉与图像处理等方面有更深的造诣。
互联网“大厂”重视实践经验
一份关于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的调查报告指出,过去五年,互联网人才需求增长趋势平缓,而人工智能在2020年之后迅速上升。2022年四季度,AI新发职位是2018年一季度的2.74倍,而互联网仅与2018年一季度持平。在薪资待遇方面,ChatGPT相关领域热招职位以算法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为首,平均年薪约40万元。
作为AI方向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徐一丹对市场需求有直观感受。她表示,除了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企业、通信企业也有不少与AI相关的岗位。她的毕业去向是字节跳动的测试开发工程师。在秋招前,她向“大厂”投递了数十份简历,并最终收到了快手的实习Offer。她认为,这份实习帮助她真正了解了互联网企业的真实项目,并提高了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校企联手培养顶尖人才
从AI领域的人才需求来看,算法工程师等岗位缺口很大,但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很高。这成为不少本科生持续深造的原因。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程健表示,研究院当前对AI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需求较大,以硕博研究生为主。例如,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岗位就要求博士学历,具有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大模型等相关项目经验。
企业也普遍认为,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因此,不少企业在招聘时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候选人。海康威视校招负责人易佳妮表示,企业在招聘时会基于岗位类型进行分层人才招聘。在核心技术岗位中,硕博学历和前沿技术的探索成果是重要考量因素;而在应用型技术岗位上,实践经历和项目经历则更为看重。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和产业技术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大学四年八个学期不间断,实践教学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学院正在积极筹备2024版AI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进一步增加工程实践课程和学科前沿发展与领域特色课程的占比。
此外,校企联合培养AI高端人才已成为高校和企业的共识。例如,常州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组织学生前往企业交流学习、邀请企业科研人员来校授课等方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建设。这些举措有助于让学生不会与产业脱轨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