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称人形机器人是AI下一波浪潮 万亿产业腾飞在即

AI百科1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31 0

  人形机器人,这类具备人类外形特征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械体,正以其独特的人机交互、运动控制和环境感知技术成为焦点。不同于传统单一场景应用的机器人,它们基于通用大模型,能够在不固定领域自由运作,根据人类指令实时生成代码并指挥行动。

  科技界巨头如黄仁勋,对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未来主流设备必将是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已携手多家业界领先企业,共同研发Project GR00T通用基础模型,旨在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通过观察行为来模仿动作,加速技能学习,实现与现实世界的互动。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的CEO,同样对机器人前景持乐观态度。他预测未来地球上机器人数量将超越人类。在特斯拉的AIDay活动中,马斯克亲自发布了TeslaBot,并在后续活动中展示了已能自由行走的擎天柱Optimus。Optimus由40个执行器驱动,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

  政府层面也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确立其战略地位。2024年1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作出战略部署。这些政策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市场分析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至少达到60亿美元,理想情况下可能高达1540亿美元。中信证券则更为乐观,预计市场空间为16310亿美元。此外,有机构预测人形机器人所带动的产业链催化与新能源汽车相当,到2030年,全球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2-16万亿元,国内市场规模预计达8700亿元。

  久兴投资基金经理王玺指出,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阶段。AI的快速发展、英伟达、特斯拉等企业的推动以及政府的引导,预示着一个新的万亿产业即将腾飞。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游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等;中游是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下游则面向终端用户和市场应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