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作为吴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吴侬软语”之美誉,然而,如今却面临着一个令人忧虑的现状:本地儿童中,能熟练掌握这一方言的已属少数。这轻柔的吴侬之语,难道真的即将成为博物馆中的尘封记忆?为应对这一挑战,讯飞输入法携手科大讯飞(苏州)及中国文化IP工作室蜃楼志studio,于本月22日发布了首支方言保护计划短片《姑苏琐记•金缕衣》,该短片旁白由讯飞的AI吴语语音系统完成,展现了科技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潜力。
方言保护计划的首支短片
讯飞输入法,作为智能语音领域的佼佼者,近年来致力于“方言保护计划”。其总经理程坤表示:“我们拥有核心技术优势,但在内容呈现方面有所欠缺,这正是蜃楼志工作室的专长所在。”蜃楼志工作室源自福州,专注于中国古代民间生活的复原,其过往作品《满庭芳》、《三山旧梦》在方言短片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姑苏琐记•金缕衣》由苏州广电主持人俞熙雯(玉姑)主演,而旁白则是由讯飞的AI吴语语音系统配音。
蜃楼志工作室的吴炫透露,这是首支方言保护计划的短片,后续还将上线《懒画眉》,同样以苏州话呈现。从今年10月8日开始策划至11月20日正式开拍,筹备时间虽短,但得益于各方朋友的鼎力相助,从明末的服饰、妆容到拍摄所用的器皿、园林,无不体现出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就连旁白AI吴语也经过精心训练,并得到了苏州话专家的指导。
多面手团队与精心筹备
尽管《姑苏琐记•金缕衣》的制作团队并非“专业”,但每一位成员都身兼数职。吴炫笑称:“我们都是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例如,电视编导出身的吴炫既做策划又做编剧、剪辑;而传统服饰研究者吴奕成则不仅负责造型,还研究传统发型梳法;摄影师吴传捷同时负责妆发造型;陈材则负责古代家具器物研究及道具、拍摄场地接洽等。
团队在筹备过程中参考了《嘉靖吴江县志》,并明确设定了具体年代——明末崇祯年间。片中展现的竖领大袖服饰廓形及富庶人家婚服礼制僭越的社会现象,均经过精心设计与考证。此外,大户小姐的姓氏也经过民俗历史专家的指导,体现了对细节的严谨态度。
方言保护的未来与展望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浓缩与非物质文化的呈现方式,正面临严峻的传承挑战。调查显示,许多孩子只能听不能说方言,甚至有的连听都听不懂。程坤表示,利用语音技术保护方言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也是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经过三年的算法调整与数据收集挑战后,AI吴语应运而生。
未来设想中,AI吴语或可用于虚拟人物、公共场所及方言学习工具中,甚至在讯飞输入法中实现吴语输入功能。让这一技术真正融入生活各方面而不仅仅停留在发音层面。然而对于方言的未来程坤与吴炫均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尽管存在挑战但科技与文化保护的努力将共同为这个世界留下多彩乡音实现他们的初心——保护并传承方言这一宝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