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考生面临前所未有的专业选择挑战:在AI时代,如何确保职业安全,穿越经济周期?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未来职业的稳定性。在学历贬值的背景下,选择一个好专业,甚至能跨越学校层级,弥补高考的不足。然而,今年的考生们还面临着一个新的对手——人工智能。
自2022年末起,Midjourney、Disco Diffusion、DALL.E2等AI绘图软件已让设计、原画等行业感受到寒意。今年年初,ChatGPT的惊艳表现更是宣告了AI时代的到来。除了AI的威胁,经济周期的变动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行业的兴衰可能一夜之间发生,穿越经济周期、不被AI替代,这些命题第一次如此真切而紧迫地摆在考生面前。
AI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传统职业面临被取代的风险。美国再就业服务公司Challenger、Gray and Christmas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雇主宣布裁员人数超过13万人,其中AI造成了3900人失业。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早在2017年就已预测,到2030年,全球15%至30%的人口将因AI技术发展而发生工作变动。高盛集团公司的报告则更为直接和残酷,指出生成式AI将取代3亿个全职工作岗位。
面对AI的威胁,许多白领工作也未能幸免。Open AI的研究显示,大约19%的美国员工将因应用ChatGPT而提高工作效率50%以上。其中,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工作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
然而,并非所有职业都将被AI取代。汉斯·莫拉维克的“莫拉维克悖论”指出,人工智能在思维认知和逻辑能力上进步迅速,但在感知和移动方面仍有所欠缺。因此,涉及动手能力的蓝领工作,如木匠、管道工、厨师等,仍相对安全。但即便如此,AI也会对蓝领工作提出新的知识要求,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界限可能会被重新审视。
面对AI的快速发展,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能盲目跟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裁员潮表明,基层程序员等职业风险较高。然而,AI的发展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需求,如提示工程师等。但问题在于,这些新职业可能随着AI的迭代而消失。
因此,在AI时代,选择一个好的专业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求和趋势,更要考虑未来的变化和挑战。一个能够赋予人存在感和意义的工作,才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样的工作可能不够高大上,但能满足人们永恒的需求和无法被算法理解和回答的人性的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