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智能算力投资 | 新京智库

AI百科3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59 0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力。随着大模型的兴起,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成为影响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变量。然而,我国算力供需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而西部地区则供过于求,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各城市纷纷加速算力中心的建设。截至2023年2月,我国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计算中心已达23个,部分城市甚至拥有多座。然而,算力建设不仅仅是增加硬件数量,还包括机房设施、高速互联带宽等多个方面。以ChatGPT为例,这类大模型训练需要高性能的GPU和超级计算机,但国内大多数数据中心设备尚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数据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算力至关重要。然而,一线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等挑战。因此,相关城市需根据数字经济和算力技术发展阶段特征,制定明确的投资规模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预留算力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生态培育,建设优质算力网络,促进应用落地。

  此外,为缓解企业算力需求压力,北京、上海等城市推出了“算力券”政策,通过优惠补贴降低企业使用算力成本。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算力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例如,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到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算力占比超过10%,并降低综合PUE至1.25以内。

  在人才方面,随着ChatGPT等AI应用的兴起,人工智能人才成为争夺焦点。一线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在科技创新体系上相对完善,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因此,加强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和企业应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熟悉行业又懂算法的工程师的培养力度。

  综上所述,各城市在算力建设中需加强统筹规划、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合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共同构建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算力发展体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