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脸颊病灶与乳腺癌有关?

AI百科4天前发布 快创云
6 0

  患者,66岁女性,来自日本。

主诉:一个月前,患者首次注意到右颊出现肿胀,并在左侧乳房触摸到一肿块。

体格检查:在右颊粘膜下发现一肿物,质地坚硬但活动度尚可(见图1)。该肿物未引发疼痛,且患者的面部外观未出现其他异常。

图1:患者首次就诊时的口腔内部照片,显示口腔内的质硬肿物,粘膜状态正常。

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CT扫描揭示右颊粘膜下存在一界限清晰的病灶,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见图2)。
  • MRI:结果显示颊部肿物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呈现低信号,而在T2加权脂肪抑制成像上则显示高信号(见图3)。
  • 超声:在左乳上象限检测到一个尺寸为18×17×22毫米的肿物。
  • PET/CT:显示右颊部、颌下区、左乳房、锁骨上和腋窝区域呈FDG阳性(见图4)。

诊断

  • 确定诊断:乳腺癌脸颊转移。
  • 诊断依据:对颊部肿物进行了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存在转移(见图5A)。同时,对左乳房肿物进行了空芯针活检,病理报告为乳腺癌(硬癌)(见图5B)。免疫组化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gR)均为阳性,而HER2基因未扩增(见图5C和D)。

治疗过程
经乳腺外科医生会诊后,鉴于患者已绝经,决定采用阿那曲唑进行内分泌治疗。七个月后,口腔和颈部未发现明显肿物,PET/CT显示乳腺原发肿物部分缓解,颊部和下颌转移灶完全缓解。2018年,CT再次显示右侧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随后接受氟维司群治疗,效果显著。然而,2020年,患者右侧下颌淋巴结再次出现疼痛。CT检查显示右侧颊部和双侧颈部肿大,随后采用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方案,至今效果良好。截至2021年8月,口腔和颈部病灶消失,乳腺病灶得到有效控制。

  此病例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乳腺癌转移至脸颊的情况,提醒牙科医生在发现口腔病灶时,应警惕其可能与远处恶性肿瘤转移有关。口腔转移性病灶有时可能是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因此,对于具有不常见组织学特征的病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口腔转移患者的预后通常不佳,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可能。

  本文引用了Miyazaki R等人的研究(J Med Case Rep. 2022),并遵循了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医学信息的目的。请注意,本文内容不应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仅供学术交流与参考之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