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的核心价值究竟何在?在当前的国内UED圈,氛围显得尤为浮躁,低门槛导致众多浑水摸鱼者,但与此同时,UED从业者又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可,而非仅仅被视为图标绘制员。然而,现实却常常令人困惑:许多标榜重视用户体验和设计细节的产品,最终却未能赢得市场青睐,甚至被某些被视为“低端”的产品所击败,引发了人们对设计驱动价值的质疑。
这种困境曾让我一度怀疑设计的实际效用,甚至考虑过放弃设计,转向Android App开发等看似更“核心”的领域。但经过数月的深思熟虑,我开始逐渐找到设计的真正价值所在,这要归功于我的东家——阿里,它在这短短几十天内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重新找回了对设计的热情。
目标篇
你究竟为谁而设计?
UED从业者皆知User-centered Design的理念,但真正践行的却不多。更多时候,设计似乎只是为了迎合上级、满足Deadline、遵循规范或是满足设计师的自我需求,背离了设计目标的本质。真正的设计应始终围绕用户展开,而非被其他因素所左右。
设计师离用户有多远?
虽然我们知道要User-centered,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是否真的了解用户的感受?对于B端产品,目标用户群可能与设计师本人毫无交集,这时就需要用户研究的介入,以及深入的业务理解。即使是C端产品,我们也需要考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非仅仅局限于现有用户。同时,积极反馈的用户和批评产品的用户可能并不代表全部用户和未来潜在用户。
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更是为了实现产品的商业目标。设计需要在多方限制下取得平衡,综合考虑商业、技术、用户等多方面因素,得出一个“综合最优”而非“设计最优”的解决方案。设计背后应思考产品目标、业务目标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过程篇
设计工具不是形式主义
设计工具如人物模型、故事板等对于梳理产品架构逻辑和推导设计目标非常有用。但如果只是形式主义地模仿其使用,对设计产出没有实际意义。这些工具应与设计目标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展现思考过程而非最终结果
阿里设计师的文档展示了完整的设计思考过程,从背景到设计结果都有理有据。相比之下,简单粗暴的设计图难以展现其背后的价值。因此,我们应注重展现思考过程而非最终结果。
数据的力量
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证明设计的价值。虽然来阿里的时间不长,但这里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让我印象深刻。许多设计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数据导向。虽然我在数据方面还在学习阶段,但已感受到其重要性。
合作篇
别人真的做了我们的活吗?
虽然PM和交互设计师存在职能重叠,但二者各有侧重和优势。PM更侧重全局观念和业务逻辑,而交互设计师更关注设计和细节体验。因此,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美化”界面,而应主动思考模块的目标和优先级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理心不只是对待用户
设计师应尊重其他岗位的专业度,同时也要懂一些视觉、前端和产品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与其他职位换位思考。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做出更靠谱的设计,还能赢得团队的信任。
态度篇
你爱自己的产品吗?
设计师应对自己的产品充满热爱并亲自使用它们。否则,为何要求别人尊重你的设计和产品的价值呢?只有自己热爱并使用的产品才能真正打动用户。
职业不是跳板
做设计应出于对它的热爱而非仅作为跳板。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位都不尊重那又怎能指望别人来尊重你呢?因此我们应珍惜并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机会。
平台无贵贱之分
无论平台和产品如何我们都应认真对待并一视同仁从中收获良多。如果因为个人喜好而不对待工作那也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应摒弃偏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