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全智对AI聊天的新迷上,通过输入生辰八字,大模型根据五行八卦为他推演出一套事业占卜,其中“宜金木,忌火。38岁到47岁火土渐退,事业渐入佳境”的分析让他觉得最为准确。今年41岁的他,创业23年,前14年白手起家做餐饮,赚过钱也赔过全部身家。他深信“餐饮属火,我不能干与火有关的产业”,7年前孤注一掷在网上卖红薯,如今如日中天。“‘宜金木’,红薯属木,网络信号是靠金属传播的,互联网属金,所以说这AI算命很厉害。”
对于AI算命的结果,鞠全智表示:“信,也不全信。”他正站在占地7000平的红薯仓库中,叉车往来吞吐着每日上万订单。他相信算法的力量,更相信自己的经历绝非偶然。
见到鞠全智时,他正在与合伙人綦森达讨论一个活动邀请:要去北京演讲,谁去?两人互相推脱,本是开玩笑的语气,但声调却不自觉地激烈。几个小时里,话题总是回到这个话题上。尽管他已经做到抖音电商上红薯品类的第一名,但他始终有一种草根本位,说话以“俺”开头,带着浓厚的人情味。
鞠全智17岁离开东北老家,回到祖籍地烟台龙口。2016年,他用开快餐店14年的全部积蓄开了一家新餐厅,却在半年后因铺面被回收而急速下坠。负债180万的他,选择做电商闯一闯。“循着这一缕小火苗一股劲干到现在。”
做电商的本钱是从亲戚朋友手里凑的,现在问他是否担心还不上钱,他回忆起当年谁来催账就给谁倒茶。他表现得毫不在乎,“不怕要账的,表面上是压力,转化到内心就是动力。俺相信自己,俺不是赌徒。”
2018年开始在抖音上卖红薯,他有自己的观察:烟台的特产有海鲜、苹果和红薯,海鲜受众比红薯窄,苹果竞争比红薯激烈。在电商平台,很多运营者变着花样拍短视频,鞠全智的出场方式简单粗暴:淳朴的农民在地窖挑红薯。靠着简单粗暴的砸钱、测试、再砸钱、再测试,鞠全智抓住了电商时代的缆绳。
鞠全智的抖音账号@农心农意专注蜜薯在2020年春天开始直播。他记住的不是具体的开播日期,而是罗永浩另一个靠直播带货还债的人。在抖音电商上,直播间里农特产商品讲解总时长达3825万小时。他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直播间恰如其分地出现在对红薯感兴趣用户的手机屏幕里。
鞠全智坚持“烟台红薯烟台造”,这也是@农心农意专注蜜薯能活的长久的生存秘诀。为了保证货源和品质,他望向丘陵深处决定发展“订单式种植”。近年来綦森达在播种前根据@农心农意专注蜜薯的销售数据与种植户分析行情商定种植计划产出的红薯按照品质定价收购双方约定保底金额种植户也就不担心销路了。
“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数据。”綦森达说。货车一旦过磅称重钱就很快会打到种植户的账上。“不管我能不能卖出去卖多少钱从来不压任何一笔账。”
每年8月优质红薯源源不断运往鞠全智的红薯仓库。如果说原产地货源是护城河那包装物流就是生死线。仓库里红薯还要经过一道挑拣有烂点的红薯不能留一旦装箱整箱红薯都会长毛。
@农心农意专注蜜薯的主要用户是青年和中年女性她们买红薯通常是家庭消费。
“我们所谓的5斤是净重不是毛重是去掉纸箱和网袋之后的重量。”鞠全智对这一点格外较真。
每个箱子上都有一个印章标记着出厂信息每一箱都可以追溯到地块。
7年过去沃土永远有蓄水能力积累下来的供应链基础和坚持不懈地直播支撑了线上的暴增@农心农意专注蜜薯抖音店播的销售额占到总体的90%左右一套全新的商业逻辑正在变得清晰。
“以前是我们找种植户现在是种植户找我们。”眼见着同村的种植户赚到了钱越来越多人抢着来签合约。
截至目前与@农心农意专注蜜薯长期合作的种植户达到30户短期散户也有近百家。
不仅如此"农心农意"生态链上每个角色都在改写传统农业剧本。
红薯仓库最高峰时有四五十个工人一起包快递工人大姐能从胶带消耗量判断单量:“每卷封20单红薯一叉车胶带能封2万单2天就用完了。”这种原始计数法与抖音电商后台的实时数据屏形成奇妙互文。
工人正在打包红薯大姐们说话时手上的活儿一刻不停粗糙的手掌擦过红薯表皮泛起砂纸般的摩擦声。
她们曾经都是三季围着苹果树入冬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而如今在农闲的冬天也有了生计。
十几公里外的直播间里4个主播每隔两小时轮换一次不厌其烦地回答“烤红薯是否需要翻面”“榴莲薯有没有榴莲味”。她们中有人做过房产销售、微商在厂里打过工也有人曾是全职宝妈没有一个有过直播经验。现在她们介绍清楚红薯把每天"16小时直播马拉松"跑下来最大程度地覆盖不同时段的消费者就不会出差错。
直播间墙上的时钟指向凌晨12:30当日第16场直播结束。远处公路上满载地瓜的货车正驶向运转中的中国车灯划破黑暗的样子像极了手机屏幕上永不熄灭的订单流。鞠全智形容这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益“链条越来越团结了。”
在烟台农科院的档案室里保存着每年与@农心农意专注蜜薯合作开辟试验田的数据不仅涉及苗情还包括不同品种红薯的市场反馈。那些用失败灌溉的数据正重新定义"靠天吃饭"。曾经因失去店面而负债累累的人如今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起一个依托信息数据的“农业项目”。对于5年后的@农心农意专注蜜薯鞠全智说他得问问AI但拿起手机的手又放下直到最后也没有输入这个问题。或许他不必问在算法驱动的时代他有一股不同于算法的力量就像红薯一样曾经被命运摔打在地又在属于自己的土壤里长成不可替代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