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用外语说相声?口型都对得上……这类AI短视频火了,律师提醒→

AI百科3周前发布 快创云
18 0

  “相声界惊现外语热潮,AI合成技术成新宠!”

  近日,一段郭德纲、于谦用外语说相声的视频在网上迅速走红。令人惊讶的是,这段视频并非真人演出,而是由AI合成。它不仅能完美模仿演员的原声和腔调,甚至连口型都对得上一模一样。这一技术不仅让相声界耳目一新,还引发了对外语译制配音的广泛讨论。

  除了郭德纲、于谦,网络上还出现了众多AI模拟的知名歌星泰勒·斯威夫特、演员艾玛·沃森,以及特朗普、马斯克等外国名人说中文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展示了AI在语种切换上的高超技艺,让不少观众感叹“这才是译制片腔调的翻译”。

  如今,AI技术在绘图、配音、剧本写作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AI外语相声”、“译制配音”短视频的涌现,让人们更加期待AI在抹平语言障碍、促进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的潜力。然而,这也引发了对AI技术能否真正改变文艺创作和传播方式的思考。面对快速迭代的AI冲击,文艺创作者们是否会面临失业的危机?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AI合成视频来自国产AI软件HeyGen,通过Whisper识别、Tortoise-TTS合成带原始说话人音色的语音、Wav2lip替换口型等流程实现“AI译制片”的效果。此前,AI模仿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的音色翻唱歌曲曾引发网络狂欢,如今其技术已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口音和音色。

  对于AI技术在文娱领域的应用前景,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相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相声演员赵松涛表示乐观。他认为,AI技术的融入将带来三种可能情况:一是解决更多更大的时代课题;二是纯娱乐;三是无意或有意地制造或促进民间的网络传播。此外,他还指出,在确保翻译准确无误的情况下,AI化或许能推动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尽管有人担忧AI的出现会威胁到配音演员的工作,但业内人士大多持乐观态度。年轻一代相声演员吴春梦尝试用GPT-4进行相声段子的创作后表示,AI可以提供一些清奇的思路,但无法完全替代艺术创作。他认为,包括这些相声演员说英语的AI合成视频在内,更多人只是“看个乐子”。

  编剧黄欢则从今年年初开始使用chatGPT辅助创作。她发现,AI在写选题报告、发言稿、列提纲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完成文本和写对白方面仍存在局限。她认为,尽管AI可以取代绘画、作曲等许多领域里的大量工作,但带有价值观、世界观的文学创作目前还无法完成。

  面对AI时代的到来,赵松涛表示“一点儿危机都没有”。他认为,AI肯定不会先抢相声这碗饭。不过,如果条件和时机成熟,他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AI元素。他形容自己的态度是“乐观面对,宽容接纳;紧跟时代,无愧当下;憧憬未来,心怀天下”。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区分AI作品的讨论。业内人士建议通过给AI作品打上数字水印的方式来区分。然而,目前网络流传的许多AI合成作品并没有显著标识。这引发了公众对视频造假和侵权问题的担忧。

  福建格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曾明泉表示,这类用AI合成的方式生成名人、影星或相声演员说外语的视频涉及人格权问题。如果未获得明星个人的许可而使用其声源,则可能侵犯声音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他提醒用户应慎重选择使用AI工具并避免对他人权益的侵害。

  随着AI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公众对视频真实性的担忧也在增加。曾明泉在工作中遇到多起与AI换脸和语音诈骗相关的案件。他强调用户应合理使用AI工具并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对他人的损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