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科技界流传:M2 Ultra版本的Mac Studio已经原生适配了阶跃星辰模型全家桶,这标志着中国大模型厂商首次全面适配苹果Mac设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展示了苹果在中国市场探索端侧AI本地化路径的决心,也凸显了阶跃星辰在苹果设备中实现全栈AI功能的技术实力。
与Google、Meta等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高调炫技”不同,苹果在AI叙事上显得更为低调。它从未公开标榜自研大模型,也未正式宣布与任何AI厂商的深度合作。即便是近期备受瞩目的“Apple Intelligence”,也只是强调AI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而非声势浩大的技术革命。这种克制在与OpenAI的合作传闻中尤为明显。尽管OpenAI高调宣称参与了“Apple Intelligence”,但苹果在发布会上却对OpenAI只字未提,个中意味引人深思。
在中国市场,苹果面临的挑战更为特殊。严苛的法规与复杂的网络环境使得ChatGPT、Claude等海外AI服务难以合规接入。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本土AI服务空白,苹果亟需可靠的国内伙伴共同提供服务。据The Information消息,苹果已与阿里合作,共同为中国的iPhone用户提供AI服务。然而,在Mac端市场,苹果的合作方仍待揭晓。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Mac Studio原生适配阶跃星辰模型全家桶,这在业内是前所未有的。此前未有模型厂商完成过如此多模态的模型在Mac端侧适配。因此,阶跃星辰有望成为首个与Mac合作的中国模型厂商。
苹果对用户隐私与本地数据保护的执着几乎已成为其品牌基因。其核心逻辑在于:个人或企业数据应尽可能存储于本地设备,常用AI功能应基于端侧实时推理或轻量化训练完成,而非将数据上传至云端GPU集群。这种“数据不出终端”的理念与当前全球对数据安全的重视不谋而合。
海外已有分析指出,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可能仅限于处理高复杂度任务场景下的模型调用。在日常应用场景中,苹果更倾向于依赖自研的Apple Intelligence或其他本地组件完成AI计算。对于中国用户和企业而言,由于ChatGPT等海外服务的不可用性,对本地化AI解决方案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使得兼具技术实力与本土优势的阶跃星辰进入苹果的视野几乎成为必然。
我实际体验了搭载阶跃全家桶的Mac Studio,对其多模态理解、文生图、离线音乐生成等功能印象深刻。用户只需输入文本指令或上传图像文件即可与模型进行互动处理;只需简单描述中文需求即可生成高质量图像;甚至可以离线创作旋律与节奏伴奏。所有生成过程均在本地完成无需联网也无需访问任何外部云服务这对高度重视数据闭环与隐私保护的用户尤其是企业级用户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端侧AI对苹果而言或许是其全球AI战略的“Plan B”或“保留选项”但在中国市场考虑到政策法规数据安全以及用户习惯等因素端侧AI几乎已成为苹果的“最优解”甚至是“刚需”。毕竟在国内很多关键行业如政务、医疗、金融等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核心数据“上云”面临重重阻碍。而Mac Studio若能成功转型为“离线大模型工作站”无疑将为这些行业用户提供一条“低门槛、高安全、易部署”的AI落地路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Mac设备作为算力方案性价比非常优秀。以跑DeepSeek R1 32B蒸馏版为例大约需要20G的显存而一台4090显卡的计算机就足够满足需求成本约为2万块。但如果需要对外提供服务且模型更大如671B的DeepSeek则可能需要使用专业卡组个柜子成本约50万人民币。而M芯片的Mac由于CPU GPU共用一个高速显存单个机器最高可达192G因此用两台Mac就可以跑满血DeepSeek R1 671B的模型了且成本远低于专业卡方案。
本次的主角“阶跃星辰”也是“AI六小虎”之一在文字、图像、视频、语音、音乐等多模态表现出色并在公开评测中多次名列前茅。更值得称道的是阶跃星辰对开源和技术社区共建的重视在上周的生态开放日上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汽车、IoT设备、手机等嵌入式场景的Agent方案旨在推动大模型在更广泛的终端设备上运行大幅降低对云端算力的依赖这与苹果的端侧AI战略高度契合。
当然端侧AI并非要完全取代云端AI而是将数据存储与实时推理尽可能留在终端侧最大限度降低隐私风险仅将极少数高算力需求任务转移至云端最终形成“端云协同”的AI使用模式以满足中国市场中那些不愿或不便上云的企业用户的迫切需求。
苹果对合作细节一向讳莫如深但此次Mac适配或反映出其AI策略调整。阶跃星辰模型的本地化多模态部署既验证了国产大模型的工程适配能力也是中国企业对隐私优先的独特洞察。随着技术浪潮的奔涌向前端云协同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那些在终端侧实现技术突破的实践者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更让我们看到——在智能化转型的赛道上中国方案正在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