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AI智能教育,共育未来创新人才

AI百科4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52 0

复旦大学启动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

  2024年4月1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办,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承办,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协办的“复旦大学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范式的变革,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多位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包括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源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韩崇虎,以及来自杨浦区教育局、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等单位的领导。此外,还有来自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以及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成员单位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汪源源副校长发表了致辞,强调了复旦大学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方面的责任和使命。他回顾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期待通过整合大学和附属学校的资源,共同打造“复旦大学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

  随后,校信息中心主任谢燕慧从项目背景、实施和未来预期等方面介绍了“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五年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形成国家AI课程资源,研发AI校本课程,建设AI学习新空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辐射共享研究成果。

  在仪式的高潮部分,王新书记、牛新春副所长、李鸿娟校长分别代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和第二附属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基地联动,三方将共同推进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此外,何劲松局长等领导共同为“复旦大学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等四个基地揭牌,这些基地将为大中小学师生提供更广阔的人工智能学习和实践平台。

  启动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专题讲座和授牌仪式。颜波教授作了题为《AI4S的新引擎-融合知识的AIGC》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AI for Science的最新研究成果和AIGC技术在孪生、编辑和衍生三大领域的创新应用。此外,张鹰副局长为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等五所伙伴学校授牌,标志着“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伙伴学校的正式成立。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复旦大学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将在市教委、杨浦区教育局和复旦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发挥大中小一体化共建优势,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