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中国市场的AI布局逐渐浮出水面,与阿里巴巴携手打造面向中国用户的智能功能。据行业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与阿里巴巴已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中国市场iPhone、iPad和Mac用户的AI功能,并已向中国网信办提交了审批申请。这一消息传出后,苹果股价盘前上涨近1%。
这一合作正值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之际。2025年第一季度,iPhone在中国的销售额下降了11.1%,收入降至185.1亿美元,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近13%以来,这一关键市场出现的最大跌幅。苹果CEO库克将此部分归咎于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的缺失。尽管苹果已宣布将于今年4月通过iOS 18.4版本支持中文AI功能,但全面部署AI服务的消息一直未有明确。
尽管目前AI功能更多是智能手机的补充能力,而非决定性的购买因素,但它正在以微妙的方式重塑用户体验。用户可能不会因某个单一AI功能而更换手机,但这些功能逐渐成为日常使用习惯的一部分时,缺乏这些功能的设备将显得相形见绌。随着AI Agent的爆发,AI手机的能力也在快速发展,当AI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功能点,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智能助手时,AI手机可能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次交互革命。因此,对苹果而言,在中国市场推出AI功能已经相当紧迫。
在最终选定阿里巴巴之前,苹果的筛选过程可谓曲折。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23年,苹果就开始在中国寻找合适的AI合作伙伴,并测试了百度、字节跳动、腾讯以及DeepSeek等多家中国企业的AI模型。其中,百度一度被选为主要合作伙伴,但因模型开发进展未能满足苹果的技术标准而搁浅。备受瞩目的AI新秀DeepSeek也未能最终入选,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对DeepSeek团队的评估显示,该团队在支持苹果这样规模的大客户方面可能存在人力储备和服务经验的短板。
“苹果需要的是强大的综合企业实力,”行业观察家吴彦君表示,“这既涉及签约长期可靠的服务给用户,也涉及评估中长期内的领先性,还关系到是否有能力专设团队满足苹果的长期、高标准、定制化的要求。在国内,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凤毛麟角。”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苹果的合作很可能并非排他性的。“苹果应该也一直在考虑平行方案,就是提供多模型方案让用户自选使用。”吴彦君说,“所以也不能把这次的消息当做最终方案。其他模型供应商依然会有机会。AI行业发展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才是真正可以预期的特征。”
为什么选择阿里巴巴?阿里云旗下的通义千问(Qwen)系列模型的良好表现或许是原因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AI开源模型族群,Qwen系列在国际AI社区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口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刘子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DeepSeek-V3问世之前,Qwen一直都是开发者的首选模型,也是国外对中国开源模型最为熟知的一个系列。”中科大Wu教授也评价道:“Qwen选择了重投入、早布局的路径,这使其大规模模型在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也更适合作为多场景微调的基础模型。”
例如,在近期伴随着DeepSeek-R1爆火而掀起的o1类模型复现热潮中,就常有Qwen系列模型出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团队发表的“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论文中,就选择了Qwen-32B作为基座模型进行研究。他们仅用16块H100显卡微调26分钟,就在数学及编程能力方面达到了与OpenAI o1及DeepSeek R1相当的效果。同样,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训练的LIMO新模型也选择了Qwen作为基础。
据最新数据显示,基于Qwen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9万个,超越Meta的Llama系列,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2024年的开源模型下载量统计中,仅Qwen系列中的一款小型模型(Qwen2.5-1.5B-Instruct)就占据了总下载量的26.6%,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开源模型。甚至在其最新发布的榜单OpenLLM Leaderboard中,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Qwen开发的衍生模型。
刘子纬和Wu在分析Qwen的成功时都指出:“Qwen之所以能够持续获得开发者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完整的产品矩阵。Qwen系列模型更新速度快,覆盖了从1.5B到72B的全尺寸模型,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吴彦君也表示:“苹果目前需要的主要是端侧微型多模态大模型,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可选范围其实非常窄,Qwen的小参数规模大模型以及多模态模型恰好在这方面有着不错的积累。”
此外,阿里在AI领域还具备着其独特的优势——强大的算力支持。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之一,阿里云分布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数据中心网络可以为苹果的AI服务提供足够充分的部署基础。这种基础设施优势配合着Qwen系列模型的技术实力很可能是促使苹果最终选择阿里作为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阿里大模型的开源策略或许也是促成这次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阿里的大模型战略一直显示出足够的开放性他们的很多开源项目和论文都保持着高度透明。”吴彦君分析道“这种开放态度其实反映了他们对合作的渴望和信心也可能让它在商务谈判中具备更大的回旋空间。”
随着Qwen2.5-Max的发布或许阿里也将推出自己的大规模推理模型。刘子纬表示Qwen2.5-Max目前尚未完全开源如果它之后开源业界很可能会在其基础上尝试开发推理模型。与此同时Qwen团队也可能直接推出自己的强大推理模型以对标DeepSeek的R1和OpenAI的o1。“Qwen大概率会自己做一个类似的东西毕竟他们之前的已经做了Math-PRM的模型。”Wu教授说但另一方面“DeepSeek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大语言模型在结构上存在冗余考虑到大规模模型的资源消耗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更加多元。”
此次与苹果的合作无疑将为Qwen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为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Qwen不仅能够获得海量的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反馈还能在多模态能力方面实现突破。不过其具体提升程度还需要实践检验毕竟苹果对AI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和数据使用都可能有严格限制且考虑到苹果对供应商的强势地位两家巨头的相遇双方能否在技术路线、数据使用和商业利益等方面达成长期的平衡仍有待时间检验。
对苹果而言选择阿里作为合作伙伴确实解决了其在中国市场推出AI功能的监管问题但这种合作模式是否能帮助iPhone有效应对来自华为等品牌的竞争压力仍有待观察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用户对国产手机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仅靠AI功能的加持能否扭转局势还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