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到一年时间,1X Technologies(简称1X)已筹集超过1.2亿美元资金。
1月11日,这家总部位于挪威的公司宣布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瑞典风投基金EQT Ventures领投,新投资者Samsung NEXT、现有投资者Sandwater、Skagerak Capital和Nistad集团参投。1X表示,将利用这笔资金扩大现有企业客户基础,并推出其新的双足类人机器人“NEO”。
去年3月,1X曾宣布完成A2轮融资,共筹集到2350万美元,由Open AI旗下创业基金领投,Tiger Global及挪威投资者参与。
1X创始人Bernt Øyvind Børnich多次强调Open AI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继续与后者紧密合作,共同推动AI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此外,Open AI还为1X提供软件开发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不到一年时间,1X已筹集超过1.2亿美元。
2022年初,1X在医疗领域推出了首款商用机器人产品——医护助理轮式机器人EVE。在挪威Sunnaas医院进行测试后,EVE负责医院的后勤工作,使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关注患者。据Nordic 9报道,EVE已售出上百台。
双足行走人形机器人NEO是1X的核心产品,身高1.65米、重30公斤、每小时行走速度4公里、奔跑速度可达12公里、载重20公斤、运行时长2至4小时。此外,NEO的身体构造模仿人类肌肉运动方式,其铝芯上覆盖软层,既坚固又具柔韧性。
1X计划在2024年正式推出NEO,并将在挪威和北美地区进行量产。
工信部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如今,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重要催化。北京市设立100亿机器人产业基金、多款人形机器人新品亮相、多项技术迎来更高水平解决方案。但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导入期,商业化落地存在难题。总的来说,国内多项技术难点和用户痛点已取得进展,特斯拉Optimus的入局明晰了降本路径。可以确定的是,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万亿规模,有望成为继智能驾驶电动车后又一AI落地场景蓝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机遇。随着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布局,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国产产业链在降本和规模生产上全球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本体+零部件”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进程,完善产业链相关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