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博大精深常常蕴含各种有趣的梗,其中关于“菊厂”就有这么一句:“以前没钱买华为,现在没钱买华为”。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对于真正了解数码产品的爱好者而言,他们知道华为旗舰手机价格不菲,但相比之下,其智能家居产品却显得颇为亲民。例如,华为的路由器、电视、平板等产品,售价都相当实惠,而青春化品牌荣耀更是与价格屠夫红米一起,成为了国内性价比最高的两大品牌之一。
与小米不同,华为一直将苹果视为“假想敌”,因此其推出的产品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之前的Sound X就是一款既像又不完全像的智能音箱产品。几个月前,华为又拓展了一条新的产品线——AI音箱2。对于第一代产品,我并无好感,主要是因为其精致感不足。而第二代产品则沿用了许多Sound X的元素,让它看起来更像是Sound X的迷你版。
AI音箱2一上市就提供了两个版本,有无电池的版本价格相差一百元。在定价上,无电池版本与同类型的智能音箱处于同一价格区间,都在三百元以内。智能音箱在智能家居中的地位较高,能够完成更多的事情,因此作为抢占市场中心地位的产品,其售价必须足够有诚意,产品也必须足够出色。即便是低价产品,也不能掉以轻心。
Sound X的设计理念被沿袭到了AI音箱2上,这非常符合关注低价位产品的用户的口味。同时,在材质的使用上也非常考究。除了体积上的区别外,主要在音频方面进行了削减,但智能化程度并未受到影响。基础化功能一应俱全,因此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我完全不担心。
Sound X的发声单元是2低频+6中高频的配置,而AI音箱2受限于定位和体积,采用了2低频+1全频的配置。虽然有所减弱,但依然采用多单元的配置,这比起竞品来说还是更注重在发声方面的表现。至于音质如何,后面我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分享。
钢琴烤漆、触控按键、智慧灯带等核心元素在AI音箱2上均得以保留。而电池版虽然比基础版贵一些,但作为wifi蓝牙音箱的“无线化”使用方式,更加符合国内家庭家中仅一个wifi的实际情况。与Sound X不同的是,AI音箱2的智慧灯带和新增的底部提示灯点亮时间较短,这些都是为了续航因素而考虑的。
其实笔者玩过的蓝牙小音箱不计其数,所以音质方面可以说道说道。相比价格,我觉得当下颜值更应该排在选购的最前面。因此潮玩店里最多的就是这些优先主打颜值的产品。但如果不考虑仅仅做摆设,还需要兼顾音质和功能的用户群体,那么AI音箱2就高度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究其原因有三点:首先AI音箱2采用多单元的覆盖方式在声音的层次感和分离度上要明显好于一个大全频单元的小音箱;其次不论是硬件还是算法华为都强化了低频方面的支持;最后同等体积和消费者诉求上音质上满足了一般消费者的需求。
关注智能化华为其实已经铺垫了很多虽然离米家系的丰富程度还有一定差距但依然在追赶。不过老实说华为偏研发小米偏市场所以本质上这两家经常被对比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会完全转移到一个平台上。HiLink系、米家系、阿里系甚至是HomeKit系科技爱好者们家里总会有不同的几款产品由不同的智能音箱来操控。具体是否都要买还是怎么取舍得看你核心需要语音操控的对象是哪款智能家居产品而非哪个多。
AI音箱2在这个定价中表现可圈可点但离打平千元以上音箱的水平仍有距离。体积、功率、续航这三点都会让AI音箱2的发声离老大哥Sound X那么澎湃有力差了三条街我就简单做个不严谨的分贝测试。AI音箱2的峰值音量我觉得未必可以满足嘈杂环境下来使用并且单元位置靠下的设计在近距离使用也会对听感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关于官方宣称说明中的低频“浑厚有力”更多是在声音表现力上AI音箱2目前并没有给我那种“广场舞般”的澎湃。(考虑到后续OTA可升级可以关注一下工程师是否能够在不破音的情况下开放音量增益控制的选项)
由于电池版的加入AI音箱2的便携属性就成了用户入手其的重要原因。但简约设计势必影响可移动性手小的未必可以单手握持。与此同时钢琴烤漆的考究用料倒成了完美的指纹收集器以至于我移动AI音箱2时都是捧着移动TA。第三点需要吐槽的是AI音箱2的轻便性并没有体现在变压器上体积不小、重量133克、非通用接口这三点都让这款电池版没有与基础版拉开差别或许把变压器与充电线做个分离都能更好地提升便携性。
看完我的简单分享我想各位应该对AI音箱2有了初步认知在三百元价格区间中选择不同品牌其实就是推开某系平台的大门大家的门槛属实很低。电池版的加入讨巧地让AI音箱2多给了一道选择也多了一个竞争力。目前我最期待的是多台组TWS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满足更多音乐爱好者的听音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