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五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上半场,那么从2019年起,这个行业正式步入了下半场的新阶段。这一年,以计算机视觉起家的AI四小龙,其差异化战略愈发清晰,展现出不同的成长路径。
一直以来,以技术名称定义的公司,初期往往以技术驱动业务,寻找应用场景。而根据行业定义的公司,则更注重业务,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先找到应用场景,再开发合适的技术。在外界看来,四小龙似乎仍是拿着AI锤子找钉子的企业,但实际上,他们已转变为锤钉转换、双轮驱动的企业。随着角色转换,四家企业的战略也从同一CV战线,分别走向不同的道路。
商汤科技选择全面聚焦云端,成为独角兽中的佼佼者。在行业大部分玩家向“前”发展,关注边缘计算和硬件的背景下,商汤却集中力量向“后”发展,专注于云端城市级视觉中枢平台。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解释了为何商汤安防要“别具一格”地积极向“后”发展。一方面,商汤的基因在于平台,它自成立之初就定位为一家AI平台公司,致力于让AI成为可以长期保有价值的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未来会出现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巨型城市网络,这带来了对超大规模城市视频分析管理及综合治理的实际需求。商汤志在城市级视频分析管理中心,目前是全行业内唯一一家能够做到两万路且已落地应用的厂商。
旷视科技则奋力向前,从后端到前端全面覆盖,走软硬一体化之路。旷视认为,当互联网的上半场结束后,所有的互联网下半场都是重生意,“重”便体现于用算法去匹配各种前端硬件产品和工程项目。旷视安防的产品矩阵涉及人、车、物特征识别等多个领域;业务线涉及云、边、端三大版块。同时,旷视还重磅公布了其机器人新战略,从仓储物流切入AIoT市场,并推出AIoT操作系统“河图”。这一举动被一些人视为谋求转型,但更可能是业务升级。旷视通过深度学习系统Brain++,将人、车、物这些网络节点综合起来,打造IoT OS,并通过AIoT的全方位布局赋能安防、机器人等各种终端。
依图医疗则是第一个跳出人脸识别领域,将医学影像分析作为等同于人脸识别战略地位的独角兽。医学影像分析的技术路径不同于零标注门槛的人脸识别等,需要资深影像科医生进行数据标注,同时数据获取也非常困难。依图医疗的产品在医学界的好评度排在行业最前列。近期,依图医疗联合合作伙伴在《Nature Medicine》上发表了NLP辅诊研究成果,把自己以视觉为主的技术方向扩展到NLP,把数据域从医学影像扩大到电子病历。
云从科技作为金融人脸识别第一企业,也面临着计算机视觉在金融场景中的天然局限。其金融产品线增加了以风控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决策方案,使业务从金融交互层渗透到金融决策层;技术从感知层跨入至认知层。目前云从已经发布了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在行内部署,协助银行在资产对接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风险定价模型及具备可操作性的贷款审批策略。
总体而言,四小龙在安防这一核心创收来源领域站稳脚后,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全新战略路径。然而,随着业务线和技术体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如何管理好N个愈加独立的行业事业部和数千人团队,将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