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期间,各地积极投入现代化农机设备,如智慧农机、无人驾驶、北斗导航等,有效助力了夏收夏种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科技灌溉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农田,有效解决了农田“解渴”问题。
据统计,今年“三夏”期间,全国共计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由南向北快速推进,麦收高峰期有9天,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在20万台以上,最多达25万台,小麦机收占比超过98%。得益于成方连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三夏”全国机收进度明显加快。截至6月18日,西南、黄淮海等麦收重点地区收获基本完成,“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除了麦收外,“三夏”期间各地还积极推进油菜收割。湖北武穴市43万余亩油菜采用机械化分段式收割,最大程度实现“菜籽”颗粒归仓。机械化收割油菜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工作,还能实现菜籽壳均匀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节支增收。
此外,各地时令瓜果也进入采摘期。科技赋能之下,“小瓜果”变身“致富果”。例如,安徽省怀宁县幸福海岸农业庄园的1600亩高标准设施蓝莓种植基地内,种水肥自动一体化滴灌系统正在工作,采用基质对蓝莓进行科学种植。5月以来,入园采摘游客量已超4000人次,带动周边20多家农户销售鲜果500多万元。
同时,智慧农业设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的智慧温室内,十余种番茄在人工智能调控的适宜温度下长势正好,品质良好的“AI番茄”能卖到每斤25元。手机“巡田”、AI管理……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促进农业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春争日,夏争时。各地夏种正全面开展。近日,我国北方持续高温,抗旱“黑科技”发挥作用,多重合力给农田“解渴”。各地积极调度水源、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采用新装备、新技术等抗旱保夏种。山东沂蒙地区开闸调水、清渠架泵、节水灌溉……找水抗旱保夏播的场景时常可见。河南新乡则微喷带、滴灌、智能灌溉设备正在田间地头施展开来。河南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大型平移式喷灌机缓缓移动,依托多种智慧农业设施高标准农田展现抗旱优势。
目前,全国夏播粮食近七成,夏粮颗粒归仓,夏种不误农时。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份辛勤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共同致敬这些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