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噪点
数码照片看起来与胶片上的颗粒相似,但两者截然不同。数码影像的噪点是无法避免的,这是由数码相机的成像系统决定的,即使摄影师盖上镜头盖拍摄,照片仍会出现噪点。
当摄影师使用数码相机以高感光度拍摄图像,或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照片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噪点。
数码相机通常会产生三种噪点,包括“随机噪点”、“固定噪点”和“条带噪点”。
固定噪点通常出现在非常长的曝光中,由于传感器温度升高而逐渐加剧,这些噪点出现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相机可以利用内部程序较好地减少这类噪点。
随机噪点受ISO感光度的影响最大,由于出现位置随机,无论是相机还是后期软件都难以有效去除这类噪点。在减少这类噪点时,通常会减弱照片的细节。
带状噪点是一种与相机强相关的噪点,不同相机型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状噪点。它主要产生于芯片移位寄存器读取数据的过程。过亮的阴影区域和白平衡设置都可能导致带状噪点的产生。
降噪技巧分析
- 高感光度噪点:拍摄弱光题材如星河星空时,即使相机上看起来问题不大,将照片导入电脑并以100%显示时,会发现噪点可能十分明显。高感光度噪点是摄影师最常遇到的噪点,图像暗部会出现色斑及颗粒,且锐利度会下降。高感光度噪点可分为明度噪点和色彩噪点,前者是图像中的灰阶杂质,后者是图像中纯色部分出现杂色的情况。
- 长时间曝光噪点:长时间曝光噪点其实就是热噪点,当感光元件长时间运行(例如长时间曝光),感光元件的温度会提升,照片就会于固定位置出现光点(热噪点)。当曝光时间超过数秒时,热噪点就会出现;曝光时间越长,热噪点就越明显。由于热噪点的出现位置相同,可以通过拍摄黑场照片后比对去除。
通过前期减少噪点
- 更新相机:更换相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相机感光元件的尺寸是影响噪点的重要因素之一。感光元件接收的信号必须尽量“纯净”,以提升信噪比。信噪比越高,意味着系统中传输的信息越纯净。高感下画质优秀的相机往往像素不高,如索尼的S系列相机。感光像素越大,能够接收的光子越多,信噪比越高。因此,即使感光元件上的感光像素排列密集,散热能力相对会较低,图像便更容易产生噪点。
- 用较低的ISO:在快门速度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低的ISO。户外拍摄时,很多摄友习惯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ISO设置为Auto。在一些光线不好的场景时,忘记调整光圈大小,相机可能就会通过调高ISO来达到正确曝光,导致噪点过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光圈来避免高ISO带来的噪点。使用非手动挡(M挡)拍摄时,要注意快门速度,避免使用过高的ISO。将ISO锁定为100,这样无论使用何种拍摄模式,相机均不会对ISO进行自动调整。
- 通过相机降噪:启用长时间曝光降噪及高ISO降噪功能可以消减噪点。以佳能相机为例,可以选择OFF(关闭)、AUTO(自动)和ON(启用)选项进行降噪处理。降噪处理需要时间,可能与拍摄时间相同。除了长曝光降噪外,还需要掌握高ISO降噪的基本操作。利用佳能相机的“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能够有效地降低图像的噪点。在“高ISO感光度降噪功能”菜单中共有5个选项,可以根据噪点的多少来改变其设置。使用“多张拍摄降噪”能够在保持更高图像画质的情况下进行降噪。
通过后期降噪
后期减少噪点的方法可以在手机及PS上实现。手机端可以使用Snapseed、醒图等APP;电脑端则运用PS大法。如果处理的RAW照片,LR与ACR都是非常不错的软件,能够较好处理噪点。此外,AI降噪也是一项强大的工具。ACR 15.4新推出的AI降噪功能效果显著,但使用时需耐心等待处理时间。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