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智慧检验,会让检验人失业吗?

AI百科4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51 0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中国装备人工智能联盟检验医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协办的“智慧检验高峰论坛”于广东深圳隆重召开。

  在物联网、5G、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驱动下,检验医学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未来的检验医学科将呈现何种面貌?从流水线智能分拣、自动进标、自动检测到标本自动回收、智能报告审核,全程实现智能化;当前的报告审核或许仍需在办公室进行,但未来可能实现在公交车、公园甚至家中进行智能化办公。

  正如徐英春教授在会上所言,检验医学科将在人才配置与布局上探索新路径。未来,我们将面向患者提供临床咨询服务,检验医师将深入临床参与会诊,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科学应用与推广。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预示着检验医学科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徐英春教授对未来检验医学科的展望引发深思。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检验人员是否会面临失业的困境?“智慧检验”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本次论坛邀请了八位专家从四个维度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的蓝图。

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实验室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郝晓柯教授探讨了“智慧实验室带来的变革”。他认为,智慧检验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大数据、云服务与智能终端与检验结合的产物,即“互联网+检验+大数据”。如何构建智慧实验室?郝教授提出,以实验室设备为基础,遵循ISO 15189或CAP管理标准,依托信息化和检验大数据,以结构化检验知识库为核心,实现人机料法环样测的全方位管理。从检验申请单的开具到标本采集、转运、分拣、前处理,再到室内质控、检测、结果审核及试剂管理的全程自动化与智能化。

  智慧实验室的引入将带来“多、快、好、省”的变革。面对未来,我们应勇于求变,积极拥抱新技术。

  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的黄宪章教授则从数字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详细阐述了智慧医院与智慧医学实验室的重要性,以及医学实验室数字化建设的初步探索。黄教授团队已实现检验前、中、后全流程闭环管理,并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与临床实现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新的数字化管理数据,实验室管理者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创新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中心的王蓓丽教授介绍了基于患者数据的AI实时质控内容。她指出,当前传统室内质控存在诸多问题,而基于患者样本的实时质控系统能有效提升质控效率与准确性。然而,AI实时质控也面临算法选择等挑战,需要跨学科人才的共同努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王洪春教授分享了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的经验。自2018年部署iReport可视化平台以来,齐鲁医院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他还介绍了从自动审核到AI智能审核的建设经验,通过不断优化审核规则与流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的张秀明教授探讨了医学检验中心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检验的潜力。他提出应转变观念,重视智慧实验室建设;建议设置专职信息管理员,并与医院信息管理部门紧密合作,根据需求开发实验室管理软件;同时关注互联网检验的发展趋势与医保支持的重要性。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程歆琦教授则聚焦于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他提出利用患者数据与标本进行自动质控管理,不仅降低了质控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验室内仪器间的自动化比对也显著缩短了时间与人力成本。

人工智能时代的协同创新

  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的阴忆青总经理强调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思考方式在智慧化项目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智慧化尝试多停留在预警阶段,未来需更多考虑如何快速解决患者问题。

  GE医疗中国的戴鹰副总裁则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影像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发展战略。他提出通过智能设备、智能管理与智能临床等方向推动医疗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与合作共赢。

会议总结

  2020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新冠疫情使检验医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中国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表示,智慧检验作为智慧医院的关键组成部分,亟需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检验科的纪玲教授也指出,智慧化、智能化检验的创新是检验人的思考方向。未来需引入更多交叉融合技术与跨界人才共同探索智慧检验的发展道路。

  作为体外诊断的领军企业罗氏诊断中国总经理姚国樑先生表示将继续推动医学科学领域的智慧化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策略致力于构建基于精准诊断的个体化疾病管理生态圈。

  智慧检验引领未来!同时此次论坛还探讨了《检验科里的45个好习惯》以及《新冠假阳性突发性增多从发现到清除全过程》等内容期待为行业带来更多启示与思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