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下的创业新风貌
蓝鲸新闻1月27日讯,周末对于AI视频团队西羊石而言,总是忙碌而充实。三位初创成员频繁穿梭于深圳各地,积极参与各种线下交流活动。他们时而登台分享AI视频变现的经验,时而聆听其他AI创业者的精彩分享。
深圳的创业氛围浓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极高,而AI更是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催化剂。在这里,无论是刚毕业的“小白”,还是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大佬,都因AI而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业务,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数据显示,自ChatGPT推出以来,广东成立的AI企业数量远超其他地区。以去年为例,广东新增了超过7.5万家AI公司,其中38%集中在深圳。当北京、上海两地新增AI企业数量减少时,广东及深圳的新公司数却持续攀升。
不同于北上的精英化、大公司扎堆的现象,深圳和许多其他城市正见证着另一种AI创业风格的涌现。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组成一支创业团队,迅速进入尚有空位的市场。
这些小个体创业者与头部大公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合关系。他们利用上游大模型厂商提供的技术,作为“铲子”挖掘自己的“金子”,甚至有的能在几个月内实现盈利。然而,随着模型厂商布局应用市场,小个体也面临着被击中的风险。
AI的大风点燃了草根创业者心中的火焰,但谁能坚持到最后仍是个未知数。
在AI创业浪潮中,OpenAI无疑是站在顶峰的佼佼者。其CEO Sam Altman曾表示,在科技公司CEO朋友们的群聊中打赌,AI将催生出估值10亿美元的单人独角兽。单人AI公司的愿景得以实现,部分得益于AI大模型的知识库和代码能力,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团队成员的角色。
以留学文书评测为例,Bobby利用国内大语言模型和AI检测器,提供了文书内容评分和检测AI生成的功能。这一产品上线四个月后,营收已接近20万元,总用户数累积到了一万出头。
相较于大公司的自上而下决策模式,小个体创业者更擅长先发现问题再解决。这种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在市场中迅速立足。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小团队也面临着来自大型传统留学机构和转型中的传统影视公司的挑战。他们通过打造IP来增强品牌黏性,并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技术教程和文章,吸引客户。
尽管AI降低了创业门槛,但成功仍需依赖整体方案,包括技术、营销、运营以及创业者的固有能力。对于是否争取融资,创业者需谨慎考虑。西羊石团队认为拓宽获客渠道和资源更为重要,而Bobby则计划逐步深入留学行业的交易链条中,待项目发展成熟再考虑融资。
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后起的创业者如何书写商业故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无法撑到黎明,但也许能跑出一个下一个字节跳动或拼多多。无论结果如何,这些个体创业者的故事都将成为AI时代创业风貌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