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引领教育界迎来变革浪潮。
这一趋势在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携手科大讯飞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上显得尤为显著。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有望进一步挖掘教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潜力。
“人工智能+教育”正成为教育变革的驱动力。它重塑了教育的生态、环境、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并重新定义了师生关系。据透露,当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等AI技术已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例如,图像识别技术帮助教师减轻批改作业和阅卷的负担;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则能辅助英语口试测评,并纠正学生的发音;而人机交互技术则能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辅导。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吴晓如表示,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是教育理想,但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有望打破这一局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其深层次的学习欲望。
在国内,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例如,合肥和福州等地的中学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教学,将原本需要45分钟的习题讲解缩短至15分钟,余下时间用于分组讨论或拓展学习,同时实现个性化分析,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
然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伴随着伦理挑战。雷朝滋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治理体系面临社会伦理和数据安全的新挑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强调,智能教育时代应特别重视学生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避免过度追踪学生个体行为数据。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