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光通信行业市场机构LightCounting的最新调研结果,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中,旭创科技首次登顶,紧随其后的是Coherent(Finisar)和华为,分别占据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中际旭创在光模块市场的卓越表现,可追溯到八年前的关键一步——并购。
2016年,中际装备(即中际旭创的前身)还是一家专注于电机绕组制造装备、年营业额仅为1.3亿元的上市公司。同年,该公司启动了以28亿的价格收购苏州旭创的壮举,后者由刘圣(现任中际旭创董事长)及几位海归博士创立。2017年,并购顺利完成,公司更名为中际旭创,业务重心也转型为高端光通信收发模块,当期营收占比高达93.67%。
刘圣,1971年出生,拥有博士学位,在硅谷的丰富经历包括担任Pine Photonics Communications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和Opnext公司产品研发部高级经理。2008年回国后,他创立了江苏旭创,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和高端产品线。并购后,中际旭创的境外收入长期占据总营收的70%以上。
2023年财报显示,中际旭创境外营收占比达到84.65%,而境内仅占15.35%。公司并未走低价竞争的老路,而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客户和市场。高端光模块的收入占总营收的91.42%,主要供应给境外客户。数据显示,境外业务的毛利率为37.68%,而境内仅为7.15%。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其他头部企业的境外业务营收占比也都在80%以上,但中际旭创在营收规模上拥有显著优势。这得益于公司自身的技术实力、产品优势以及苏州旭创早期的出海战略。
当市场上主流产品还是10G时,江苏旭创便全力研发40G光模块,并在2011年通过谷歌验证,成功树立行业地位。与谷歌的紧密合作,加之对Meta、亚马逊等重量级客户的开发,使公司在北美市场布局日臻完善。
并购完成后,刘圣接任中际旭创总裁、董事,并于2023年8月成为公司董事长、总裁。他领导团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引入多位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工作经历的高管,如前任副总裁莫兆熊等。在刘圣等专业人才的带领下,中际旭创持续推动高端化、全球化战略。
2019年,公司定增16亿元用于100G和400G光模块产能建设;2021年再次定增27亿元扩建产能。经过多轮扩建,中际旭创的国内生产基地已覆盖江苏苏州、安徽铜陵、四川成都等地,海外则包括中国台湾和泰国,实现了全球布局。其中,中国台湾生产基地于2021年实现量产出货;泰国工厂于2022年达到量产条件,目前已全面量产。今年一月下旬,中际旭创宣布其控股孙公司新加坡旭创获得CDH Global Paper Limited等投资方的1.18亿美元资金支持。
在一季度的电话会议上,中际旭创管理层预测:“2024年全球对AI算力的需求将极为旺盛,预计与之配套的800G和400G行业总需求同比2023年将显著增长。”根据《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一季度800G和400G出货量较多,全年将有大量交付。二季度这两款产品的出货量预计将进一步环比增长。在产能方面,公司计划扩建800G产能并启动1.6T产能建设,为明年产量提升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