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
这是一首献给记者的歌曲,在节日的欢乐中,向每一位在路上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它是一首献给新闻的作品,在海量信息快速交汇的时代里,向每一篇拨云见日的新闻报道致敬。
这是一首献给时代的歌曲,当传统新闻业务与新技术结合,向每一次积极进取的媒体融合致敬。
这也是一首写给自己和大众的歌,平凡日子里的你我,在茫茫人海努力过好每一天,曾经仰望伟大,也曾见证历史,你我却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点点微光。
然而,请不要忘记,正是这些点点微光,汇成了光芒万丈的海洋。平凡的你我,构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基础,让无数微光,点亮整个宇宙。
11月8日,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推出策划歌曲《微光》,由记者作词,AI作曲,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献给每一位奔赴在路上的你我。
有迹可循的历史始于16世纪初的威尼斯。当生产方式出现变革时,关于市场、交易和原料的信息开始受到关注。有人奔波劳顿传递资讯,成为最初的专业新闻记者。此后数百年间,尽管商业形态和社会模式不断变化,世界经历多次工业革命,人类文明跃升至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但资讯的采集传递依然依靠无数新闻记者的奔波劳顿。从某种角度看,记录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今日新闻的记者们并没有太多区别,他们都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对外的感知进行记录和传播。然而,随着世界飞速变化,千里之外的资讯能一秒到达你我眼前。那些常人难以看见的故事从深邃中浮出水面,这一切仿若神话。在这背后是一代代记者拼尽全力以血肉之躯让“神话”发生在现实。
从纸和笔到手机录音机和计算机;从报纸到互联网和广播、电视——记录的工具和传播的方式在进步但内核未变记者始终乘载重要的信息。他们记录了什么?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记者在此刻记录的画面和信息成为传遍寰球的即时资讯。从那天起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了憧憬的依据越来越多的资讯汇成可视的前进道路。75年后当初的即时资讯成为历史见证那些画面和消息让我们重温那一天。
这些资讯预示未来也会成为历史过去、当下、未来的轨迹由一群人串联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时代交付的使命。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记起但在人类文明的漫长旅程中他们只是其中一点微光点亮历史一瞬而后相忘于时光。然而此前此后此时此刻他们仍在一代代的前赴后继个中甘苦各自体会。一份甘愿成就历史记录的不断递进。
当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便捷似乎人人都是传播者。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从移动终端交汇于互联网滚滚红尘从未如此澎湃。然而在信息交互的纷繁中人们更加需要精准、权威、深度的资讯。总有人看见更多留下所有接续一代代新闻记者做过的事——有价值的记录有方向的传播。
1988年的海口海府路很多人按下快门定格海南建省办特区的历史时刻。那一天的快门响起无数次在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照片总是来自更专业的视角。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这里成为网络热词。互联网的海洋碎片化的信息如海浪汹涌直到一篇篇权威报道的出现让海浪有了方向。记者的存在让人得以看见世界的变化看见身边的故事如同蝴蝶振翅带来气象变化的征兆让每个孤立的个体找到与外界联系的可能。甚至在超强台风的风眼之下能看见记者的身影他们是社会事件的“记录员”让人预见灾害的能量获取及时的信息。在连日暴雨的积水之中也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现实层面的“抱薪人”传递受困者的呼声让每个生命都能得到尊重。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中也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融合各方的力量为平稳有序的发展贡献智慧与汗水。至于记者本身只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点墨浩渺星河中的一点微光为了一份使命付出所有的甘愿写过、燃过点亮过就已经足够。甘为记者甘作微光毕竟微光再小也是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