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以上,到底要不要进AI创业公司?

AI百科4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45 0

到底要不要加入AI创业公司?

  最近,我遇到几位朋友,都面临这个重大选择问题。他们工作已超过5年,在大公司有着不错的职位和收入,职业技能也日渐成熟。然而,面对人工智能行业的蓬勃发展,他们不禁开始考虑转向AI方向的机会。但一方面,他们不确定自己在AI行业能做什么;另一方面,又担心离开目前的舒适区会带来风险。

一、加入AI行业能做什么

  从互联网到AI行业的职场过渡,我定义了三种模式:技能重合类、场景重合类和素养重合类。

  以“从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型到AI产品经理”为例:

  • 技能重合类(技能重合度80%):如某大公司XX开放平台的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包括网站产品框架流程、账号体系、消息通知、数据分析、开发者运营等,非常适合AI开放平台网站方面的产品经理职位。剩下的20%非重合部分,主要是知识库等AI相关的新内容。
  • 场景重合类(技能重合度50%):如某儿童阅读方向的内容从业者、app产品经理或儿童玩具产品经理,对儿童场景非常熟悉,了解家长、儿童的各种心态和需求,甚至具备硬件(技术)背景,因此比较适合儿童机器人方向的产品经理。剩下的50%非重合部分,涉及AI对话聊天、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体验设计等新内容。
  • 素养重合类(技能重合度10%):如搜索背景的产品经理,对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方面有相关经验,可能适合转做AI对话聊天方面的产品经理。但这类转型需要极强的产品经理基本素养,如快速学习能力。

  其他技术职位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分析。总之,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挖掘信息的能力,可以自行研究适合的转型路径和公司。当然,如果希望节省时间,可以寻找有过类似转型经验的人交流,甚至他们可能为你推荐直接的职位机会。不过,这些都是二手经验,“人工智能号”列车已进站,最好的办法还是先上车。

二、舍不得跳出舒适区

  这几乎等同于“如何做人生重大抉择”的问题。我有四个理念可以分享:

  1. 关键不是勇气,而是认知:需要鼓起勇气做的决定往往源于内心的疑惑。而认知能带来自然的决策和饱满的心态。要做出“转行到AI”的改变,首先要认识到行业选择比个人努力更重要。
  2. 重大决策主要靠感性,理性用来反向查漏补缺:心静的人能倾听内心的声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信任身边的人或心仪公司的同事来提供建议。然而,如何判断信任的人或直觉是否正确并不是本文重点。当决策的瞬间到来时,只需对自己说“好了,我决定了”。然后,用逻辑反向检查决策是否趋利避害。现在不转行到AI的风险可能包括:在BAT这样的公司工作多年后可能面临裁员;现在转行到AI是最佳时机,因为稀缺度高且面试机会多。而加入AI创业公司的优势在于:进入行业前沿、快速提升实战能力、填补行业空白、积累经验人脉等长期复利价值以及与创业团队共同成长获得的感情财富。如果公司有严重问题且无法改变可以考虑换公司但离开前需评估个人能力提升及更好的职场机会。
  3. 最佳决策(投资)心态:如果失去所有投资成本也不会影响生活则风险几乎为0因为即使公司或产品失败个人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别人抢不走的。如果还在犹豫纠结那么就不要改变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家庭因素都很复杂。
  4. 加入AI创业公司会放大的四个风险:需要极高的主动性责任感职业素养牺牲家庭时间好的身体素质以及极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因为从互联网转型到AI的难度比从传统行业转型到互联网更大。

  总之不用那么纠结内心坦然就进犹豫就不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