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AI创业,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区别在哪里?

AI百科1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26 0

  AI创业进展半年,市场期待爆款应用,但为何进展缓慢?核心在于基础模型的成熟度。

  通过实际投资与观察,我们对AI创业机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理解了AI发展的时机。当前,过千万日活的AI应用如ChatGPT、Midjourney等虽已出现,但充分验证的应用仍显不足。原因在于行业的“年龄”决定了其能力框架。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有三个关键时间点:2007年iPhone1发布,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的起点;2010年iPhone4发布,奠定了清晰的能力框架;2012年,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20%。与之类似,AI的发展也将经历这些关键阶段。2022年GPT-3.5发布,生成式AI开始构建产业链,当前可类比移动互联网2009年,正等待“iPhone4时刻”,即一个能力框架更成熟的大模型出现。

  18岁的大模型应具备更强推理能力、更长文本记忆、更少谬误及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尤其是视频生成。同时,计算成本需降低,推理速度需提升,逐步实现秒回。大模型将遵循“摩尔定律”,每年能力提升并降低成本。

  国内大模型厂商预计今年底达到GPT-3.5水平,明年下半年达到GPT-4水平,应用开发的格局将大大拓宽。OpenAI的下一代大模型也将在明年发布,乐观估计半年到一年后模型将成熟。

  与移动互联网相比,AI的创业规律有所不同。AI创业的验证时间更长,需管理用户预期;一旦找到PMF,发展速度将更快;同时,大的竞争会提前,创业公司需首战即决战。对投资人而言,应尽早参与AI领域投资;对创业者而言,应尽早入场,但需注意节奏和成本控制。

  AI的1岁到18岁是不断解锁新机会的过程,面对未知市场,我们应勇敢创造未来。欢迎有AI技术和应用创业想法的朋友交流讨论。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