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消息,Intel公司将恢复提供免费饮料,旨在提振员工的士气。
回顾2024年的Intel,可谓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提及Intel,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而提到AMD,人们可能只会想到其高性价比。然而,从i5到R5,市场角色的转换似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更严峻的是,Intel的衰落不仅局限于消费级市场,其在商用市场的份额也被AMD和NVIDIA逐渐蚕食。
日前,AMD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AMD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达到了35.49亿美元,略高于Intel的33亿美元,首次实现了对Intel的超越。这一趋势在X网友公布的营收曲线图中得到了验证,此前NVIDIA已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超越了Intel,如今AMD也步其后尘,Intel的衰落已显而易见。
实际上,Intel的困境比我们认知中更早显现。从选择IDM模式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未来的挑战。将基带部门出售给苹果,是Intel走向衰落的开端;而晶圆厂被曝将卖给高通,则是其深陷困境的标志。
成立于1968年的Intel,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然而在其辉煌的背后,隐患从未消失。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免不了遇到新技术、新模式的变革。对于行业巨头而言,一次选错路线并不可怕,但若屡次选错,距离衰败自然不会远。
Intel的第一次重大错误就在于坚持IDM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半导体厂商负责从芯片设计到测试、生产、封装的全流程,属于重资产模式,投入成本巨大。制程工艺的落后还可能影响芯片设计。Intel曾一度拒绝开拓芯片代工业务,看不起台电那点利润,导致其晶圆厂升级制程工艺的压力过小。
从10nm制程开始,Intel晶圆厂就显现出落后的迹象。后续三星和台积电陆续推出了7nm、5nm制程,Intel的制程工艺落后愈发明显。一气之下,Intel干脆把10nm制程工艺命名为“Intel 7”。
消费级市场的竞争加剧也给Intel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方面,AMD锐龙系列芯片从锐龙3000系列开始,一代更比一代强,不断抢占Intel消费级CPU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苹果放弃了使用Intel的CPU,转而自研基于Arm架构的M系列芯片。
Arm属于精简指令集,在能效方面极具优势,非常适合轻薄本。在苹果的带动下,高通也投入更多资源研发Arm架构PC处理器,并推出了骁龙X Elite。市场调研机构TechInsights预测,2025年搭载Arm架构CPU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将达到20%,2025年有望达到40%,持续挤压Intel和AMD的生存空间。
面对困境,Intel选择向独立显卡和AI领域进军。然而显卡方面NVIDIA独领风骚,别说Intel,就连NVIDIA的老对手AMD都曝出了放弃高端显卡的消息。AI领域NVIDIA更是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市场占有率高达80%,Intel和AMD的份额太少了,技术层面也没有优势。
前段时间,Intel公布了最新财报数据。今年第三季度Intel营收为132.84亿美元,同比下降6%,应占净亏损166.39亿美元。经调整后,Intel应占净亏损19.76亿美元。从单季度应占净利润上百亿元到亏损上百亿元,Intel只用了一年时间。好在CPU领域的竞争对手不多,产品各方面也没有落后AMD太多。
尽管陷入困境,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面临挑战,Intel依然有复兴的机会。面对行业变革,Intel首先瞄准了自己最擅长的消费级PC和服务器市场,并计划与老对手AMD合作共度难关。然而合作能否成功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