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随着《哈利波特》的重映,魔法的气息再次蠢蠢欲动。最近,一只AI生成的猫从海外火到国内,在X、Instagram、小红书等平台上拥有极高的人气。
这只猫圆滚滚的,戴着尖顶的巫师帽,爪子握着魔杖,迷离的眼神显得大智若愚。我们可以称它为“巫师猫”。它的短视频在Instagram上超过了1200万次播放,还不断有人为它进行二次创作。
经过考古,巫师猫最早出现在8月25日,由分享猫咪图片的X账号@gatinarios发布。现在这条帖子超过1250万次浏览、22.3万次点赞。真正让巫师猫火起来的,是一系列脑洞大开的AI二次创作。例如,它大口品尝拉丝芝士披萨,比人类吃播还要优雅;魔杖秒变左轮手枪,展示它的拳脚功夫;熬了一锅魔法药水,说紫色很有韵味;骑上扫帚潇洒飞走,挥一挥斗篷,不带走一片云彩。甚至有人用古早3D游戏画风展现它的魔性舞蹈,迷倒了34.2万个人类。
巫师猫的出道方式与迪士尼的粉色狐狸玲娜贝儿类似,现在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账号、网站甚至迷因币。有网友甚至觉得它神似《哈利波特》的麦格教授。只要形象够可爱,出厂设置再单薄,也会有人填补空白。
AI宠物并不是一条小众的赛道。巫师猫之前,这片沃土已被发掘。例如,有人用AI视频制作了一段关于猫洗手作羹汤的VCR,连猫都有心事,草帽一戴成了酷盖,弹起吉他比《猫和老鼠》的汤姆多一分忧郁和深沉。
AI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但并没有明确提高人们的快乐度。但它确实改变了人们造梗和娱乐的方式。这段时间,我的朋友圈流行一个AI特效:醒图app的“金箔岩彩”,它和猫猫狗狗的适配度很高,一键get新中式插画。甚至有铲屎官表示,不用花钱向画师约稿了。
AI视频更是让人类的脑洞有了一万种落地的可能性。专业人士搞AI大片,挑战传统电影;但玩家们考虑怎么抽象和搞怪就可以了。例如,海螺AI有个很出圈的视频,把经典电影桥段里的武器都变成冰淇淋,剑拔弩张的瞬间变成一笑泯恩仇的幽默。我们自己复刻也很简单,上传图片,再输入文字提示词即可。
这是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二创也能有很好的体验。AI放飞想象力又能满足成就感,真“我上我也行”。然而,为爱发电固然快乐,但成年人需要考虑现实。AI宠物有没有变现的可能?这取决于内容的质量。高质量的内容才能接点广告植入。但因为AI创作的高度自由,AI宠物的业务范围还挺广,包括但不限于服饰、电脑、汽车、奶茶……
当然,也有更简单粗暴赚快钱的方式:先用讲AI猫咪小故事的短视频起号,时不时单发一条无关的广告。或者卖课、拉群卖课等等。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免费的教程一搜一大堆。希望别人手把手教、抱着焦虑心态的用户很难创作出好的东西,反而可能白交学费。
AI宠物的本质是用AI设计可以打动用户的IP,然后再持续运营、讲出故事。在盲盒爆火的时候,IP需不需要故事就已经被讨论过一波。泡泡玛特的CEO王宁曾说:“现在年轻人的时间碎片化。Molly这类IP降低了时间的门槛。”AI让创作IP形象更容易但并不代表可以轻易地打动用户。真正想要创造内容的人需要返璞归真:我们想要和需要用AI生成什么?我们怎么判断AI生成结果的好坏?我们又愿意为之付出多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