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本期访谈的嘉宾是AI工作流创业公司Laplace AI的创始人及CEO,衣冠锡。Laplace AI通过AI Agent灵活满足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智能化需求,为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企业降本增效。成立仅一年的Laplace AI已走在AI to B应用落地的前沿,服务超过20家数亿规模的企业,在工厂排产、园区消防、财务报表等场景中广泛应用AI。衣冠锡是UCLA经济学博士,曾任Metis Themis Insights研究负责人,并在全球知名投资公司PIMCO担任经济学家和量化研究员。他同时还在上海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深入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博弈论、经济与金融建模等领域。他的专业领域包括金融市场微观结构、资产定价以及初创企业成长等。
在访谈中,我们主要和衣冠锡探讨了以下内容:
Laplace AI的专注领域
衣冠锡介绍,Laplace AI专注于工作流生成AI Agent,通过AI agent调用工具,自动串联工作流程,并可以保存分享。在流程有差异的情况下,可以做简单调整,灵活应对不同场景的工作需求。他强调,这相当于一个软件,有点类似于软件的3D打印,基于不同场景组合工具软件素材,而无需为小型需求开发整套软件。
团队与公司情况
衣冠锡透露,公司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从最初的4、5人发展到现在的近20人团队,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保持这一规模。团队成员主要在洛杉矶和硅谷,由于在美国推进较慢,决定将重心转向国内市场,并陆续招募国内伙伴。
AI Agent的应用与未来
关于AI Agent是否能替代人类做繁重工作的问题,衣冠锡表示,AI agent可以代表用户完成一些任务,解放繁琐工作。他提到,AI现在最能帮助人的是将人从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得更多人可以处理一些事情。关于团队规模的问题,他认为随着AI的兴起,虚拟劳动力的概念将越来越普及,团队可能会更加精细化。
AI的普惠之路
衣冠锡表示,AI的趋势是大模型上的token会越来越便宜,价格将逐渐降低。他们致力于做普惠式的AI技术,让中小企业也能感受到智能的力量。
AI小助理的过去与现在
他提到,10年前国内曾有过一波AI小助理热潮,但当时的应用非常有限。如今,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AI小助理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他举例说,理论上的订餐等功能现在已可实现,只是尚未接到相关需求。
Laplace AI的具体应用场景
衣冠锡介绍了工厂数字化运营等案例,通过AI缩短排产周期50%,提升生产效率20%到30%。目前客户主要是年营收在数亿人民币的中等企业。
从经济学学者到AI创业者
衣冠锡解释选择这个产品方向的原因与过去的经历有关。他在经济学中研究组织结构、机制设计等问题,对公司在运营和架构上有一定了解。他认为AI强大的工具应该帮助到生产力中找一个切入点去做事情。
创业与PMF的探索
衣冠锡表示并没有所谓的PMF(Product-Market Fit),目前更多的是提供服务。他认为市场非常复杂,需要保持谦卑之心不断探索。虽然已有20多家客户付费买单,但他认为这也有可能是运气而非真正的PMF。
AI创业的认知门槛与技术门槛
他认为现在的生成式AI门槛更多的是认知门槛而非技术门槛。很多AI的应用变得更加易用,就像一盒打散的乐高积木,更注重表达而非技术实现。
为什么选择to B而非to C
衣冠锡表示他们没有太多基因去做to C的产品,但可以通过解决大的问题再拆出可能适用于C端的东西。他强调生产力工具最开始都不是为个人使用发明的,而是经过B端打磨后再变成C端产品。
AI对艺术领域的影响
衣冠锡认为AI会增加艺术领域的生产力,但难以改变行业的本质。艺术创作具有独特性,难以被公式化量产。他提到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研究兴趣,并认为下一次创业可能会与艺术相关。
回国创业的选择与逆风而行
衣冠锡表示回国创业与出海并不冲突,取决于产品的阶段和需求。他认为在国内可以快速验证产品并得到真实反馈,这对现阶段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对学生辍学创业的看法
对于是否支持学生辍学创业的问题,衣冠锡表示要看具体情况和个人条件。他认为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创业所需的资源和认知,建议先在社会和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再创业。同时强调了工作习惯、资源和贵人相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