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月里,AI对话技术引发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互联网领域。AI对话的便捷性和低门槛性,让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人工智能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在座的各位中,有不少人已经亲身体验过AI对话的相关功能。作为游戏玩家,我们可能会将这些功能与早期的MUD(文字)游戏联系起来。事实上,已有不少游戏玩家通过智能技术,玩起了文字版本的简易RPG游戏,体验了早期角色扮演游戏的乐趣。
随着技术的普及,舆论上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游戏很可能是AI技术应用落地的第一站。
从单一的智能对话角度来看,AI对话可以无缝衔接RPG游戏中的NPC对话,让NPC的反馈从预设的文本转变为无数可能,为玩家带来全新的体验。试想,如果NPC总是重复相同的回答,我们可能很快就会失去与其交流的兴趣。而有了AI技术,“活”起来的NPC会让游戏的沉浸感得到显著提升。
《逆水寒》手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AI对话技术融入游戏之中。游戏NPC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基于玩家的文本指令,在云端集中计算处理,不断进化,最终输出不固定的反馈结果。在二测中,不少玩家通过与NPC的智能对话创造了丰富的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的二创生态。
比如智斗“卖茶女NPC”、用文言文与NPC交流等。玩家与NPC的对话不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可以自由输入内容,让NPC给出其理解的回答。与传统的AI不同,《逆水寒》使用的“玉言”模型AI更适用于中文环境,更能理解中国玩家的想法,减少了NPC输出无厘头答案的情况。
除了减少错误回答外,“玉言”模型还展示了强大的中式创作能力。在游戏内特定的场景中,只需提供几个关键词,模型就能根据玩家的位置、时辰、天气等因素,生成一些古风宋词。为了适配移动端的使用习惯,《逆水寒》手游还推出了竖屏交互模式,让玩家能像使用社交软件那样与NPC自由交谈。
虽然文字上的AI造诣非常强大,但这只是“AI + 游戏”的一部分,而非全部。AI在游戏中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行为逻辑上,AI同样具有可塑性。例如,《逆水寒》手游中的每个智能NPC都有独特的标签、性格、喜好和社交圈子。这意味着玩家需要针对每个NPC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建立好感度关系网。
好感度的多与寡会带来不同的回报:与NPC交好可能更容易获得礼物或帮助;而交恶则可能引发NPC的悬赏令或其他玩家的围攻。此外,《逆水寒》手游还考虑了NPC的社交关系设定如师徒、好友、爱人等复杂关系网类似于早期的武侠沙盒游戏这种设定使得NPC的行为更加真实和有趣例如有测试玩家发现某个NPC竟同时与多名NPC保持爱情关系这种设定增加了游戏的复杂性和可玩性。
之所以说NPC的行为逻辑有可塑性是因为玩家的操作能切切实实地影响到NPC的行为轨迹例如玩家可以基于NPC的背包情况使用各种方式(偷、抢、聊)来影响他们的行为。这种互动方式使得游戏世界更加动态和真实。
除了上述的种种案例《逆水寒》手游还考虑将“结婚生子”等设计接入智能NPC系统中这进一步展示了AI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潜力。与传统MMORPG手游相比《逆水寒》手游在画面画质技术力降维打击的基础上还允许玩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AI技术去改变游戏世界:线性的体验策划安排好的内容会有真正的自由吗?这或许才是开放世界模式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