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潮来,翻译何为

AI百科2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33 0

  在2022年末,ChatGPT 3.5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的目光,社交媒体和公众信息平台上关于人工智能(AI)的讨论愈发热烈。令人瞩目的是,这一大语言模型不仅在文本生成上展现出非凡能力,还“意外”获得了出色的翻译能力,其表现甚至超越了多款历经多年研发的机器翻译工具。自2023年初起,AI的“会说话”、“会翻译”的能力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认知,引发了对语言相关领域职业未来的广泛担忧。

  尽管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轮番宣传下,有人认为强人工智能(或称人工超级智能)已经到来,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ChatGPT等模型在多项人类考试中取得高分,它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仍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

  尽管当前的AI尚未达到“强”的层次,但其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机交互中展现出的“类人”反应,让人们看到了人类思维的影子。其中,AI的文本生成和机器翻译能力尤为突出。大语言模型不仅能根据给定文本或主题生成符合语法和语义规则的新文章,还能实现多语言间的互译。结合语音合成和视频生成功能,AI甚至能自动为视频配音和口型拟合。这些能力让许多人担心传统的写作和翻译工作将被AI取代。

  然而,AI的翻译能力并不完善。在ChatGPT 3.5引起关注之前,AI的发展多年未有显著突破。其实,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言的生成和转换,一直是AI研究的重点。自2006年谷歌发布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服务以来,许多一线译员开始尝试采用机器翻译预处理加人工编辑的工作流程。对于这一流程,业内称为“译后编辑”。2016年11月,谷歌又率先发布了神经机器翻译系统(NMT),相较于上一代系统,NMT在上下文相关性和翻译结果流畅度上有了显著提升。NMT的发布曾一度引发语言服务市场的震动,关于机器翻译是否将取代人工翻译的讨论也层出不穷。

  对于没有紧密跟踪机器翻译发展的人来说,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表现可谓惊艳。对于许多场景下的通用文本,其译文质量已达到“可用”水平,甚至偶尔有“妙译”。其实,很多人对机器翻译的赞叹源于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机器生成的语言生硬且常带错误。人类译员在进行译后编辑时,往往只凭感觉进行编辑修订,这种做法可能让一些机器造成的误译逃过人类的检视。

  在最初的冲击波过后,人们不再担心神经机器翻译会很快取代人工翻译,而是更加关注如何做好译后编辑——充分利用机器协助人工完成翻译工作。然而,2023年初,ChatGPT的表现再次让人惊讶。多家图书翻译工作室计划成立AI工作室,使用ChatGPT等AI进行图书的预翻译,再由人工进行编辑修订并最终出版,以大幅压缩翻译周期和成本。其实,这些工作室对ChatGPT的翻译能力过于乐观。ChatGPT的翻译质量并未明显超出主流的神经机器翻译,也无法消除因上下文或文化因素造成的误译。通过调整提示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译文质量,但润色改写的程度仍需高水平译员判断。综合来看,这样的人机交互会降低翻译效率。因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款AI能够针对一整本书独立生成让读者满意的译本。

  此外,采用AI主译、人工审阅的方式还带来了严重的伦理问题。相较于作者,译者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AI的翻译能力被高估进一步拉低了译者的地位。即便借助AI进行译后编辑工作,译者也需要全面阅读并深刻理解原文以识别并修正AI可能犯的错误。然而,“不得使用AI”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显得不合理且难以执行。面对汹涌而来的AI浪潮,“不得使用AI”的约定无法阻止其广泛应用。质量问题的解决仍需依赖质量控制策略。

  从伦理角度出发,“不得要求译者使用AI”应被写入翻译合同。真正的创造力是稀缺的,AI目前在写作上距离人类所需的创造力还很遥远。然而,人工智能与其他技术有根本性差异。对于AI的翻译能力而言,其错误越来越少、译文可读性越来越高;这两点的进步几乎是以月、以日为单位发生的。面对AI的崛起人类正在逐渐接受平庸的文字不再觉得机器生成的内容有多大问题。

  很难想象10年、20年后即使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保持在当前水平人类能否维持整体语言生成水平?事实上大学语言学专业尤其是外语专业的招生在2023年出现了大幅下滑这一趋势可能导致未来高端语言人才的稀缺。因此我们有理由担心AI知识的丰富会造成人类的知识断层特别是在写作和翻译领域。由于大量读者开始接受甚至忍受AI的翻译优秀的翻译人才将越来越稀缺;同时充满灵性和张力的文字也将越来越稀缺。

  然而AI的勃兴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借助强人工智能和良好的社会治理人类有可能迎来一场AI时代的新文艺复兴。当AI解放越来越多的人力时人们将更加重视人文的价值。随着AI深入生产生活人文观照、哲学思辨、美学修养将成为人之为人的鲜明特征。强人工智能将消解单纯为创造工作机会而设立的岗位的意义也会改变仅仅为了发表研究成果而撰写的研究论文的意义;还将胜任所有信息传递性的翻译工作帮助通过语言转换人类创造知识。届时翻译将蜕去技术的色彩变成一种艺术。

  在科普著作《万物简史》中作者布莱森问一个天文学家:如果4光年外的一颗超新星爆发人类知道自己将于4年后毁灭那么还会不会正常地去生活和工作?那位天文学家告诉他:超新星爆发的破坏性和爆发本身这个消息都是以光速传播的4光年外的超新星爆发的消息我们也只能是4年后才知道对于未来AI专家所想是否类似天文学家的答案:“只有等强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我们才知道它来了。”然后我们也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宿命希望那时人类中的天才是负责创新的而不是像《黑客帝国》中的尼奥那样负责在人工智能的霸权下拯救人类的。如果AI的演进给了我们富足和安逸我想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文学获得心灵的慰藉通过诗歌求得灵魂的自由通过艺术去欣赏自然万物通过哲学与世界和自我和解。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