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风起云涌,通用人工智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大模型热潮。这一年,哪些AI关键词值得我们铭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发布的“2023人工智能十大关键词”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首先,大模型的飞速发展正推动AI基础设施的加速升级。在需求层面,AI基础设施需要支撑万亿级参数的模型训练、TB/PB级别的数据处理与计算,提供万卡级别的算力支撑。在供给层面,AI基础设施要更快、更稳、更易用。目前,百度、阿里、腾讯等企业已在AI基础设施方面展开实践。而科大讯飞作为亚太地区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4城7中心深度学习计算平台,并与华为、曙光等国产平台合作。2023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了星火认知大模型V3.0,所有训练和应用底层代码均为国产。
其次,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时代呼唤高质量数据集。大模型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来提高模型精度和可解释性,减少训练时间。然而,目前中文数据集存在数量不足、开源生态不完善、高质量开放数据缺乏等问题。为破局这一问题,企业需加强内部数据治理,提升数据供给能力;同时,行业需完善数据供给生态,搭建数据联盟、绘制数据资源地图等。
此外,随着思维链、向量数据库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模型的能力愈发强大。然而,大模型在知识涌现、思维链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也给AI基准测试带来新的挑战。中科院等机构已为大模型制定了科学评测体系,但国内仍缺乏统一的基准测试体系和方法论。
生成式AI应用方面,自去年以来,生成式AI呈现出高效能工具持续出现、应用生态繁荣的新格局。国内科技公司发布的大模型性能表现持续向好,讯飞星火更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截至10月末,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已拥有1200万用户。
在AI安全方面,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可能放大AI安全风险。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强调了中国大模型的安全可信性。
MaaS(Model as a Service)的兴起为大模型的高门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MaaS通过分层打造智算基础设施、大小模型库等,为各类用户提供多层次一站式服务。科大讯飞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出了基于MaaS的产品。
AI4SE(AI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的兴起使软件工程向智能化演进。讯飞星火等大模型在代码生成和理解方面表现出色,解决了传统AI技术的不足。基于讯飞星火的“智能编程助手iFlyCode”可快速完成复杂代码的编写。
最后,AI Agent的快速发展为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AI Agent结合了大模型的“脑”与数字员工的“手”,带来了更高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未来,AI Agent可能会掀起新一轮应用创新的热潮。
同时,AI原生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智能化革命。AI原生应用以AI为核心,重构软件构建、用户交互方式等环节,具备高效、精准、便捷、自动化的特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多款知名的AI原生应用涉及法律、教育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