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AI写诗,低于创造高于平庸

AI百科7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76 0

  近年来,诗歌界对AI写作的投稿者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被誉为诗歌第一刊的《诗刊》副主编霍俊明在朋友圈发出“告诗人”声明,警告AI诗歌投稿者。同时,创刊20年的诗歌刊物《青春诗刊》也在官方微信号上发文,怒斥用AI写作的投稿者,并宣布将建立黑名单机制。这一系列的反应引发了广泛讨论,关于AI写诗与人类写诗,孰优孰劣?这个问题被抛向了一位诗人朋友和Deepseek。

  对于这一问题,诗人的回答简洁而自信:AI写诗,将像上涨的海平面,把人类逼到一个个艺术的孤岛上,只有在山顶上的人才能活下来。而Deepseek的回答则更为周全:AI写诗与人类诗人的创作在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两者各有优劣,无法简单断言孰优孰劣。AI的优势在于数据驱动,通过学习海量诗歌文本,能快速模仿不同风格,甚至进行融合跨时代、跨文化的表达。而高质量的人类创作则拥有明确的情感动机和精准的语言控制力,其情感“在场”性、对文化背景的深切把握是AI无法比拟的。

  诗歌是语言的暴动,也是情感的炼金术,考验着诗人的想象力、意境、思想深度和文字表达。它承载着文明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觉醒,甚至在极权社会中成为抵抗的工具。而目前的AI诗作,即便乍一看像模像样,但都只是规则下文字的游戏。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择优过程。随着AI的不断进化,大多数诗人可能会败给AI,因为AI拥有比一般人强大得多的数据库和算力。然而,这两者永远无法涵盖有创造力的诗人包括艺术家的“下一个”作品。而所谓“下一个”作品,就是人类还没有写出来的“杰作”。只有当“下一个”作品出现之后,才会进入AI数据库和算力。换句话说,看似新颖的AI诗歌,本质只是语料的重新排列,永远无法追问“为何写诗”,其创作永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也无法主动打破规则。这就是AI可以打败大多数平庸,却无法打败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原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