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附报告PPT)

AI百科7个月前更新 快创云
93 0

导读:近期,在重庆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高等教育智慧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论坛上,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杨宗凯校长认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新生态正在重构,未来已来。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我们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教学、个性化的学习、精细化的管理、数据驱动的研究和智能化的服务,形成新的教育范式和形态。

UGBS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要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UGBS四个要素必须紧密结合。U指大学或研究机构,要研究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新规律;G指政府,要制定规划并起主导作用;B指企业,要搭建平台;S指学院、专业,是创新的主体。只有这四个要素融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合力,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形势与应对

  杨宗凯校长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形势与应对:AI(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是数据、算力、算法。数据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00ZB。算力也在呈指数性增长,算法也迭代了几十年,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和ChatGPT背后的算法。我们处在数据、算力、算法三个要素同时发展爆发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检测、识别和决策三个阶段。

  2. 我们的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趋势。各个国家都把它作为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予以规划和部署。教育要按规律办事,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人际和人机新型教育情景下的规律研究。

典型体现与案例分享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典型体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智能技术赋能教与学,二是智能技术赋能管理服务,三是智能技术赋能保障机制。杨宗凯校长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如哈佛大学的学习分析系统、教育版的ChatGPT等,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和成效。

智慧教育的新环境与新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建设有“六个新”:新环境、新教学、新资源、新培训、新评价、新治理。发展双师、双空间、双院、双融合、双证书等,改变教育的方式和形态,构建个性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智慧赋能无边界的学习,加强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形成“双空间”育人模式。

教学评价与新型大学治理

  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已经连续两年给学生颁发能力证书,构建“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AI赋能教师能力新标准,智能时代的教师是学习的咨询师、设计师、开发者等。要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数据赋能、人工智能赋能可以推动新型大学治理体系的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已经开始全面投入使用第一个人工智能校长助理。

  总之,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的重构已经开始,未来已来。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我们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精细化的管、数据驱动的研和智能化的服务,形成新的教育范式和形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