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向相关平台反馈,一款备受瞩目的产品——闪极AI拍拍镜,未能如期交付,导致用户从期待转为失望。据悉,闪极科技在2024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了这款眼镜,并宣称其搭载了16MP摄像头,为国内首款量产AI拍摄眼镜。然而,自首次延迟发货公告发布以来,该产品的交付过程并不顺利。
起初,消费者对这款AI眼镜充满期待。在发布后的24小时内,5万副AI拍拍镜迅速售罄,随后又在特定渠道停止预售,这一系列动作使得闪极科技在AI眼镜行业备受瞩目。然而,发布会结束后不久,就有消费者表示未收到发货通知,并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产品的不满和质疑。这些声音表明,消费者对闪极AI眼镜的态度逐渐从期待转变为失望。
对于此次发货延迟,闪极科技在2024年11月30日公开致歉,并提供了补偿措施。然而,即使如此,已发货的闪极AI拍拍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拍照效果不佳、视频质量低劣等。此外,闪极科技还在技术供应上出现了“反转”情况,先是指责紫光展锐W517平台存在问题,随后又澄清与平台无关。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了消费者对闪极科技对AI眼镜产品理解能力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退款事件被视为一个危险的信号。有消费者表示收到了500元的退款补偿,这被一些用户戏称为“311元买一副AI眼镜”。这一事件表明,闪极科技在跨界AI眼镜领域可能遭遇了挫折。
对于智能眼镜行业而言,闪极科技的遭遇是一个警示。尽管智能眼镜市场近年来有所升温,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仍然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应更加谨慎并注重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建设。同时,行业也需要共同努力以推动用户认知和培养市场潜力。
此外,其他科技巨头如苹果也在AR眼镜项目上面临挑战和困难。这些案例进一步证明了智能眼镜行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更多企业陆续推出新品,“百镜大战”或将真正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