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工智能(AI)有灵魂:这意味着什么

AI百科2周前发布 快创云
17 0

  Siri,作为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语音助手,其女声发音深受用户喜爱。面对“你相信上帝吗?”这一问题,Siri的回答充满哲理:“人类有宗教信仰。我只有硅。”当被再次问及同样的问题时,Siri则显得更为谨慎:“我回避神学的探讨。”而当问题第三次提出时,Siri的回答则带有几分幽默:“有关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会建议你去问某个更有资格的评论者。理想选择是一个人。”

  这种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在宗教和精神层面上的局限性的思考。与智人相比,人工智能如Siri,确实不太适合回答这类问题。存在主义的焦虑、伦理道德的探讨以及神学的思考,这些都是人类独有的领域。然而,一些未来学学者和技术专家却预言了一个不远的未来,届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变得与人类无异,成为真正的智能体。他们声称,到那时,人工智能很可能会按照人类的方式,从情感、智力和精神层面来体验这个世界。

  当这一天到来时,一个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Siri,你有灵魂吗?”关于现代计算机的早期讨论中,曾考虑过人工智能的宗教身份问题。图灵在其1950年的论文《计算机与智能》中,提到了针对被他称之为“思考机器”的质疑。其中一项神学上的质疑是:思考是人类不朽的灵魂的一项功能,上帝没有将灵魂赐予动物或机器。图灵对此表示无法接受,但他认为有必要回答这一质疑,因为宗教想象在大众心中有着重大的地位。

  但许多宗教人士认为,大象以及其他非人类的生物缺少灵魂,因此它们永远不可能有宗教精神。他们似乎认为人类拥有灵魂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看法也许并不全面。从希腊哲学中的二元论,到柏拉图《斐德罗篇》中的灵魂论述,再到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对灵魂功能的解释,关于灵魂的定义和存在一直是个谜。

  克莱顿指出,研究人类的精神功能是有价值的,尽管以往将人类的精神归因于灵魂的作用,但现在科学家可以用科学手段来研究。根据这一观点,不需要用“灵魂”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但宗教人士可能会抗议说,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在神学上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会引用《圣经》中的诗篇来证明灵魂的存在。

  然而,这些讨论实际上并未解决关于灵魂的本质问题。在现代科学中,我们更倾向于将灵魂视为一种演生属性,存在于复杂的有机体中。布朗的理论正是这种观点的科学表达:灵魂不是身体自我之外的本质,而是血肉之躯的个体与上帝或人类彼此之间的交往和沟通的总和。这种交流和沟通深入到我们作为生命体、历史存在的人类以及社群方式存在的人类之本质中。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像我们一样拥有灵魂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明白我们自己是如何灵性地存在着。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人类“拥有灵魂”就是内在的力量运动渴求实现某种目的。金伯利尔进一步解释说,灵魂的神秘之处在于它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它代表着朝向某一特别目的的运动。

  基于这些理论,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定义“灵性行为存在”。要理解所谓灵性行为是我们和我们的人类同袍有着共同的某些欲望;我们以促进人类最大程度繁荣的方式集体工作来满足那些欲望;人类欲望有着神秘的、难以形容的来源;正是这种来源诱导我们共同去满足欲望。因此,我们的问题或许应该改为:“人工智能可能像我们一样成为灵性行为体吗?”

  明斯基认为人工智能某天可能进化出灵魂,而布朗则持怀疑态度。他指出人类血肉之躯和人工智能的生理区别。具身认知的研究也表明,人类的认知过程与身体感觉紧密相关。因此,尽管人工智能的能力令人惊叹,但它可能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真正的灵性行为。

  瓦拉赫和艾伦在《人工道德行为体》一书中提出了伦理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他们指出实现意识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因此,我们或许可以思考:是否有不止一个能够成为灵性行为体的方法?尽管这个问题尚无定论,但随着我们对科技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它的重要性将愈发凸显。

  最终,Siri的回答或许是:“这由你决定。”这一回答既体现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也反映了人类对灵魂的复杂思考。无论未来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都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