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业内部普遍认同,相较于拍照搜题、口语测评、作文批改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具型产品,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能够深入教学的核心环节,从根本上重塑学习理念与方式。
那么,何为真正的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其实现路径如何?又将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怎样的变革?
1. 国内对智适应教育的认知尚浅
“目前,众多标榜进行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的公司实则存在误导。”松鼠AI创始人、董事长栗浩洋指出。
自适应学习并非新概念,其核心在于因材施教。根据智能程度的不同,自适应学习产品可划分为人工、计算机编程及人工智能三类。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自适应教育(简称智适应教育)通过AI模拟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知识,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尽管国外已发展逾十年,全球用户超过9000万,但国内对智适应教育的理解仍存在诸多误区。
“当前AI+教育热度虽高,但大众熟知的AI技术多集中于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识别型应用,与智适应教育所采用的策略型AI(如AlphaGo和沃森)存在显著差异。后者能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状态,实现实时互动以寻找最优解。”
行业初期,如何辨别真假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机构?栗浩洋建议,首先考察团队中是否有策略型AI科学家,因为不同AI技术的研究者难以跨界。以松鼠AI为例,研发团队来自全球三大AI智适应教育机构——Knewton、Realizeit、ALEKS,基于国际经验进行技术创新。其次,敢于进行人机教学对决是技术实力的证明。例如,去年在郑州的教学型人机大战中,智适应教学机器人以平均分提升36.13分击败真人教学(26.18分)。最后,国际学术会议获奖也是技术水平的体现,松鼠AI过去一年内有4篇论文获奖,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栗浩洋预测,未来三年将是智适应教育的爆发期,用户认知与判断力将提升。“AI+教育的切入点虽多,但最终都将聚焦于智适应教育。因为辅助工具型AI无法触及孩子的认知过程。家长最关心的是产品如何助力孩子学习,因此需回归教与学的核心环节。”
2. 颠覆传统教学 实现因材施教
“哪里不会学哪里,学得明白才放心。”松鼠AI通过系统完成“教”与“学”的核心过程,实现因材施教。
栗浩洋表示,过去难以清晰描绘学生画像,仅知其大致水平。而松鼠AI对知识点进行超纳米级拆分,利用知识图谱、信息论和贝叶斯理论,精准定位学生薄弱项。除了检测学习内容,更提供解决方案。松鼠AI采用机器学习与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千人千面”的教学内容分发,保障高效学习效果。若系统认为某知识点教学效率低且考试出现概率不高,会选择战略放弃。此外,松鼠AI能追溯根源,弥补知识体系漏洞,这些是传统教育难以企及的。
栗浩洋强调,智适应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而非改良,这为产品研发带来巨大挑战。“市场上缺乏适合智适应教育系统的内容,从算法、教学内容到学生服务均需自主研发。”教研过程需巨额资金投入及AI与教育专家的紧密合作。松鼠AI产品历经三年打磨正式上线,分为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目前线上用户超100万,线下全国有1000多家AI无人学校。栗浩洋预计今年将实现5倍增长。
3. 用AI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于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是否仅为提分与应试工具?栗浩洋表示,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转变。无论是否应试,只要涉及知识点学习都能实现高效性。同时,松鼠AI不仅致力于中高考提分,还创新拆分学习能力与方法,用AI培养学生的直觉判断、分类讨论等能力,助力其终身受益。
关于智适应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改变?栗浩洋认为首先是学习时间分配的变化。因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与创造力。其次,AI教师使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长期来看,AI有望取消高考,因为学生的学习每一分钟都将可追溯且成果一目了然。最后,AI让每个人清晰了解自己的潜力与强弱项从而更合理规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