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world器械世界为您带来关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详尽资讯,涵盖市场动态、产品信息、技术进展及标准建设等多元内容。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概述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指运用AI技术的医疗设备,包括独立AI软件及嵌入AI的软件组件,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与医学影像处理等领域,成为行业焦点。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医疗AI发展的重视,推动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及AI应用服务的快速发展。
科普知识篇
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软件
AI自1956年提出,尚无统一定义,通常指通过感知环境并合理行动的计算机软件或系统。按能力分为弱AI(专业领域强)与强AI(通用领域弱)。当前处于弱AI时代,其驱动因素包括算法、算力(计算资源)及数据/知识。AI发展历经波折,第三次热潮由产业界推动,以深度学习为基础,得益于算力提升与数据积累。
机器学习
作为AI核心,机器学习分五大学派:符号、联结、进化、统计、类推。学习方式包括有监督、半监督、无监督。深度学习作为新一代AI技术,旨在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基于海量数据与强大算力。
医疗器械软件
包括独立软件与软件组件。独立软件指无需硬件即可实现医疗目的的软件,需单独注册;软件组件指内含于医疗器械中的软件,随产品注册。现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独立软件分为六大类,涵盖治疗计划、影像处理、决策支持等。
标准建设篇
国内外标准化情况
全球主要标准化组织如ISO、IEC、ITU、IEEE等均开展AI标准研究。中国由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主导,针对AI医疗器械,成立了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焦点组(FG-AI4H),开展标准框架与术语研究。国家药监局批准成立AI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推进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技术分析篇
CT-FFR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CT-FFR技术基于冠脉CTA计算FFR,用于功能性心肌缺血诊断,优于传统冠脉CTA,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与手术,降低风险与成本。深脉分数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CT-FFR产品,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具有运算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势。
产品对比篇
国内外临床辅助决策类产品获批现状
随着AI技术进步,临床辅助决策产品增多。美国FDA批准27项相关产品,欧盟、日本、韩国等也有产品获批。中国共批准6项产品,以进口为主,主要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乳腺疾病辅助检测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