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论(节选)

AI百科3周前发布 快创云
20 0

  凡国家之兴起,无不源自家族之根基。西方政治家有言:国家,实为家族二字之放大书写。此言意在表明,国家犹如大家族,而家族则可视作小国。君主,犹如家长、族长;民众,则如同家族中的子弟。在人群初立之时,民众无不以家族子弟自居。那么,民众为何会自视为奴隶呢?这源于后世暴君与民贼,将天下视为个人产业,对民众施以奴役。民众畏惧其威势,不得不屈服于奴隶地位,久而久之,便忘却了自身本非奴隶的真相。

  后世的治国者,君主及其亲信,私下密谋决策,专断独行,民众无权参与。有议论朝政者,被视为莠民;有忧国忧民者,则被指责为越职;否则,则会被嘲笑为迂腐。这正如奴隶干预主人家事,主人必怒,旁观者亦必笑之。因此,尽管心存爱意,却不敢、也不能表达。既不敢爱、不能爱,则只能漠然视之,袖手旁观。国家昌盛,君主荣耀,则欢娱;国家衰败,君主没落,则离去。此乃奴隶之常态。

  西方人以国家为君主与民众共有之国,如父兄子弟,通力合作以治家事。有一民即有一爱国之人。然而,中国并非如此。有国者仅一家之人,其余皆为奴隶。因此,国家虽有四万万民众,实则仅数人而已。以数人之国,与亿万人之国相遇,岂有不败之理?

  国家由民众积累而成,国政乃民众自治其事。爱国者乃民众自爱其身。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若压制民众之权,是自弃其国;为民众者若不伸张各自之权,是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作为近代阐发爱国论的第一人,于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该文不仅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佳作,更强调了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梁启超在文中指出:“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这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观念已截然不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