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数字人、虚拟偶像…… 一文看懂数字虚拟人的定义与分类 原创

AI百科4个月前发布 快创云
60 0

  在元宇宙的浪潮中,数字虚拟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从洛天依、A-SOUL到柳夜熙,这些名字频繁出现在明星阵营、跨年晚会、网络直播和带货领域,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据报告预测,至2030年,中国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2700亿,彰显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数字虚拟人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根据《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数字虚拟人是指具有数字化外形、人类思想及交流互动能力的虚拟人物。尽管没有明确定义,但业界普遍认为,这些虚拟人物存在于非物理世界,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等技术创造和使用,具备多重人类特征。

  在技术上,数字虚拟人经历了从1.0到3.0的演进。1.0阶段关注虚拟人的外观和动作;2.0阶段则强调AI生成的超写实和实时驱动;而3.0阶段则更加注重AI赋能、性格培养及交互能力。从应用角度看,数字人分为服务型和演艺型两类,前者包括虚拟员工、客服等,后者则涵盖虚拟主播、偶像等。

  数字虚拟人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限于文娱行业,还深入服务行业。在5G、算力、AI等技术推动下,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例如,在影视、游戏、社交等领域,数字虚拟人实现了真实人类虚拟化身的身份职能;在直播电商、偶像造星、陪伴服务等AI数字虚拟人领域,也实现了商业变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推动,数字虚拟人正逐步从萌芽期和探索期进入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寻求与数字虚拟人的合作,包括金融、广电、互联网娱乐等行业的品牌商也渴望通过虚拟代言人提升品牌形象。

  目前,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等面向C端用户的数字IP类数字人发展较为成熟,商业化竞争也最为激烈。而服务型数字人如虚拟教师、客服等则有望成为未来突破的领域。无论是虚拟化身还是虚拟IP,都在社交与表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服务型数字人在AI算力的加持下,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例如,宁波银行某分行引入的AI数字人“小宁”担任大堂客服经理,能够回答550个以上业务问题及其衍生问题。这显示了数字虚拟人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总之,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数字虚拟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延展,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未来,数字虚拟人将为元宇宙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现实世界的融合时代。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