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维护“模范自治区”荣誉,内蒙古传承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大地深深扎根,让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更加悦耳动听。
在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红星村会议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宣讲队正为村民讲解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目前,园区已成立15个园区、村两级促进会,组建了宣讲队、“金钥匙”科技助农志愿服务队和“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开展了100多次主题活动,惠及3000余人。这些活动不仅为基层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各族群众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袁瑞文表示:“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会为基点,带动基层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实现以点促面、点面结合,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在内蒙古这片团结稳定的土地上,2400万各族儿女共同生活、学习、建设、分享,谱写了“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感人故事,共同维护着“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牢记这一嘱托,自治区党委制定了《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全区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推进了一系列工作。他们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器,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潘多云是阿拉善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的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他从小在吉兰泰镇巴彦乌拉嘎查放牧,学会了流利的蒙古语。当选嘎查党支部书记后,他传授种植肉苁蓉的经验和技术,带领牧民增收致富。他说:“这份荣誉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日,我区呼伦贝尔市、包头市、赤峰市等16个地区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5个地区和单位获得这一称号。
全区上下正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而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上,内蒙古各族儿女将携手同行、砥砺奋进,共同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