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去中心化AI市场,需将AI与Web3的精髓融合,通过分布式架构、资产确权、收益分配及算力优化,降低AI应用门槛,激励开发者分享模型,并保障用户数据隐私,构建一个既适合开发者又满足用户需求的AI资源交易与共享平台。
基于数据的AI市场潜力巨大。模型市场虽需高质量模型支持,但初期平台常面临用户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问题,难以充分激励优质模型提供者。而数据驱动的AI市场则通过去中心化数据收集、激励设计以及数据所有权保障,可迅速积累有价值的数据与资源,尤其是私有数据。然而,数据市场也需应对数据隐私保护的挑战,解决方案包括实施更灵活的隐私策略,让用户能自定义隐私级别。
去中心化AI市场的成功依赖于用户资源的累积与网络效应的强化,用户与开发者从市场中获得的价值应超越市场外所得。市场初期应侧重积累优质模型以吸引并保留用户,待模型库与数据壁垒建立后,再转向吸引更多终端用户。此外,优秀的AI市场需找到利益平衡点,妥善处理数据所有权、模型质量、用户隐私、算力及激励算法等因素。
Web3的AI市场概览
回顾Web3领域内的AI发展,两大方向备受关注:ZKML与去中心化算力网络。ZKML使AI模型透明且可验证,为Web3创造更高价值;而算力网络则是未来十年的关键战场,去中心化算力在模型推理与训练上各有挑战与机遇。
AI市场并非新名词,Hugging Face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缺乏交易机制,但它展示了AI市场的潜力:丰富的模型资源、开源精神及易用性。去中心化AI市场则让用户拥有数据与模型资产的所有权,通过Web3的激励与交易机制,用户可自由选择或交易模型,同时上传自己的模型以获取收益。
为什么关注Web3的AI市场?
- 与算力应用方向契合:去中心化算力在模型微调上压力较小,有望成为中心化算力网络落地的理想场景。
- AI与crypto的交叉点:Web3为AI市场带来确权、收益分配及算力的附加值,优秀的Web3 AI市场能结合两者优势。
- 降低AI应用门槛:让每个人都能训练自己的模型,需要低门槛的平台支持。
- 需求与供给:大模型虽强大但非万能,特定任务与场景下的微调模型更具实用性。
基于模型与数据的市场对比
模型市场:以tooling为卖点,吸引模型开发者部署优质模型。但早期平台常面临用户基数不足的问题,难以充分激励模型提供者。
数据市场:以去中心化数据采集为基础,通过激励层设计与数据所有权叙事吸引数据提供者与打标用户。Web3有机会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尤其是私有数据。该模式不仅能集中各领域专业知识与数据,还能为更广泛用户提供AI服务。
数据市场的价值与挑战
私域数据:具有特定领域内独特且难以获得的信息,对模型微调至关重要。例如,医疗场景中,使用私域数据的AI模型预测准确度通常能提高10%~30%。
数据隐私:是制约AI+Web3的瓶颈之一。去中心化AI市场需确保数据与模型的隐私性。设计更灵活的隐私策略,让用户能自定义隐私级别至关重要。
反思与展望
用户撤出风险:用户对资产有支配权,但成熟的市场会使他们从市场中获得的价值超越市场外所得,从而缺乏撤出动力。然而,若大量高质量资源撤出,市场可能会受影响。
供需矛盾:一个成功的AI市场需同时具备大量优质模型与终端用户。初期应积累优质模型,建立品牌声誉与用户信任;待模型库建立后,再吸引终端用户。
总之,去中心化的AI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领域,但项目需明确平台价值,早期积累用户与资源。关键在于找到利益平衡点,处理好数据所有权、模型质量、用户隐私、算力及激励算法等因素,最终成为数据、模型与算力的共享与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