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不当道者”的“当”意为面对,作为动词使用。此词汇源自清代文豪姚鼐的《登泰山记》。
原文摘录:日观亭西侧矗立着岱祠与碧霞元君祠,而皇帝的行宫则坐落于碧霞元君祠之东。是日,我沿途欣赏了自唐显庆年间以来的石刻,而那些年代更为久远的古刻,大多已模糊不清或缺失。那些位置偏僻、不面向大道的石刻,皆未能一一探访。山峦间,石多土少,石色苍黑,形状多为方形,圆形稀少。杂树稀疏,松树居多,它们扎根于石缝之中,树冠呈扁平状。此地冰雪覆盖,未见瀑布飞流,亦无飞鸟走兽的踪迹与声响。
本文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描写手法,即通过抓住特征并巧妙烘托来展现景物。作者并未直接描绘泰山的巍峨,而是先以“其级七千有余”轻轻点出,随后借山顶俯瞰的“半山居雾”及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景象从侧面加以烘托。对于雪的描绘,除直接提及“冰雪”、“雪与人膝齐”外,还通过“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词句进行侧面烘托,既给人以想象空间,又显得生动有趣。
文章语言简洁且生动。尽管全文仅八九百字,却充分展现了雪后登山的独特韵味。例如,从京师至泰安的路程,仅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便简洁明了地勾勒了季节、路程,并与首段提及的古长城相呼应。在描述登山情景时,“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最后一段对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致。
© 版权声明
本网站上的所有资源均来源于本网站,所有网址和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将相关证明发送至以下电子邮件地址:dxsen@qq.com